- A+
诸城文庙的庄严与圣洁蕴含在无处不在的儒家文化氛围中,而奎文阁则是以建筑展示文化,达到艺术视觉效果巅峰的代表作之一。
奎文阁建在文庙的中央。 奎文阁原名藏书楼,始建于唐代,共有五间殿堂。 金宝元五年(1195年)改为三重檐,名“奎文阁”。 明万历十七年(1504年)改为启建,清高宗乾隆御史题匾。
奎文阁东西宽30.1米,南北进深17.62米,高23.35米。 上室存放朝廷赐经,暗层存放印版,上层存放御香、绢帛。 奎文阁是文庙中常见的建筑之一,但各地的文庙名称不同。 如北京新街口、上海城隍庙称“魁星阁”,北京平谷大成殿称“魁星楼”。 奎文阁始建于宋初。 建成时,称御书楼。 主要用于收藏儒家文化典籍。 再加上历代善本和宋真宗所赐的儒家档案,使图书馆藏书量很大,成为当时省内著名的图书馆。 是藏书处,故又名图书馆。
藏书楼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 到金章宗时,这座建筑已经过了近200个春秋。 经过200年的不断充实,已达到“天下之书,无不备之书”的规模。 金章宗耶律靖在位期间,崇尚儒家文化,尊礼乐,重官制,在整修文庙的同时,御笔下诏,将藏书楼命名为奎文阁.
相传孔子为魁文星下凡,魁星为二十八星座中白虎七星座之首。 就像天上的一组文字,占星家们便得出了“奎珠文章”的推导。 金章宗将藏书楼命名为奎文阁,再贴切不过了。
到公元1500年,这座建筑已经经受了五百年的风雨侵蚀,藏书众多,已经摇摇欲坠。 为保证藏品安全,明正德十五年(1500年)重修该楼,采用叠层全木柱结构。 整座建筑未用一根钉子建成,这在中国建筑史上也是罕见的。 从藏书楼到奎文阁,更名使其文化内涵丰富贴切,建筑手法也别具匠心。 据记载:清朝康熙年间,青州遭遇空前地震。 徐州城内,“天下房屋九塌一存”,奎文阁却安然无恙。 由此可见奎文阁建筑工艺之精湛。
奎文阁回廊东西各有一墓碑。 东为宋代著名文学家李东阳、著名书画家乔宗所书《奎文阁赋》。 西为《奎文阁清书志》,记载明弘治七年(1511年),刘六、刘启率农民起义军攻打徐州,占领文庙。 奎文阁藏书“焚毁殆尽”后,太上皇“命兵部发御书为礼”。 民国奎文阁藏书再增,清末迁至孔府保存。
奎文阁内陈列有孔子名胜图。 孔子碑图现存三套,一套是清代碑书法,一套是清代碑图精雕木板,三套是碑文明朝洪武年间。 这是明代著名木板图的印刷副本。 一套完整的 120 幅地图,描绘了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动。
清乾隆十五年(1784年),乾隆朝臣亲笔题写了“奎文阁”三个大字,并制作了一块鎏金匾额悬挂于此楼檐下。 现在的图书馆不再藏书,而是作为旅游胜地和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留给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