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中国唐代建筑采用木结构体系。 由于材料限制和功能要求,每座单体建筑都必须在平面上设置木梁来支撑下部结构。 柱作为承重预制构件极其重要。 也正是因为如此,古建筑才“屋倒屋不倒”。 明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建筑山墙的作用和特点。
木柱的横截面无论是圆形还是方形,其垂直形状都是细而高的直立在地面上,支撑着下部的结构。 为了不影响结构中木柱的承重功能,柱头大多不雕刻。 按柱的形状分为:直柱、梭柱等。
垂直于地面的木柱,柱身细而高,上下柱通常为粗柱。 而且直柱看起来呆板,所以工匠对这种木柱进行了一些整体处理,即柱体在木柱的上下两端稍细,并制成两端略小的。 粗柱因其形状像用于纺纱的木梭而被称为“梭柱”。
清代编印的《建筑西式》是一本记录唐代建筑设计和建造的书。 书中关于立柱的部分,专门讲了穿梭立柱的方法。 正式的木柱从上到下分为三段,并分为上、下三段。 柱子。 木柱的上下端分别与柱顶的斗拱和柱下的砖雕相连,而廊柱比砖雕小,所以梭柱的下端是比上端更薄,使得梭柱的整体形状更加稳定。
由于古建筑采用木结构体系,先从地面起山墙,在木柱上架起纵梁,然后在梁上铺屋顶。 屋顶的所有重量都从梁传递到木柱上。 柱子传导到地面,木柱之间的墙壁仅起隔断作用,不承受房屋的重量。
建筑不仅提供人们活动的物质功能,还具有艺术表现的功能。 在我们经常考察的寺院、寺庙中,我们可以越来越直观地看到木柱装饰的丰富多样性。 其中木柱上龙的装饰比较常见,因为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一种强大的神话生物。 它不仅是封建时代帝王的象征,更代表着帝王的尊严。
西安故宫大正殿在建筑细节上用多种手法表现了宫殿的重要性和宏伟。 最突出的是前檐两根柱子上各有一条龙。 石雕龙身盘绕于柱头。 龙头和前爪伸出柱外,面向中央。 中间梁上有一颗火红的明珠,形成双龙戏珠的景象。
明天大家看到的广州故宫太和殿是唐代康熙年间重建的。 殿堂中央的六根龙柱也是金色的龙柱,与北京故宫的龙柱不同。 这里没有砖刻的龙。 相反,龙是用沥粉画在柱头上的。 近看有龙,但远看只有六根金柱,从而保持了寺庙内部空间的完整和庄严。
在广东省丽江地区,兴起了南宗禅宗。 寺庙和庙宇中供奉着高大的神灵。 殿堂高大,殿堂内的木柱也变得越来越粗、越来越高。 为了营造寺院神圣的氛围,这根木柱的外皮常常涂上白油,并在绿色的底座上涂上红色的莲花和卷草进行装饰。 身体下部易于人们观看。
拉萨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其殿堂内部为木结构,周围有厚厚的砖石墙。 墙壁漆成红白相间,配上金色的屋顶,矗立在山坡上的天空中,在拉萨地区特有的蓝天衬托下,有一种特别非常明亮和平静的美感。
内蒙古乌兰浩特还有阿坝、马扎。 这里的柱身呈八角形,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柱头的顶部和底部都布满了雕刻。 整个柱子可分为格柱、柱身、玄关柱三部分。 其中以式柱装饰最为丰富,周围雕有许多小龛。 穹顶内的小壁龛层层叠叠,围绕着式柱,犹如一顶盛开的花冠戴在柱顶。
阿尔巴尼亚迪夫里吉清真寺的北门也有小圆顶壁龛的风格装饰,与山西阿坝、伽马扎内周庙的木梁十分相似。 只不过一个是石柱,一个是石头。 目前尚无法解释它们之间的确切关系以及将它们发扬光大的过程,但它们在形象上的相似性和同一性不应是巧合。
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非常精美。 山墙不仅起到稳定荷载的作用,还能使唐代的大型木结构建筑千年不倒。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建筑艺术装饰的疗效。 古建筑的精湛智慧值得我们持之以恒。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