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弥勒佛造像是什么意思?怎么回事?

  • A+
所属分类:资讯
摘要

从我国众多佛教地的石雕弥勒菩萨形象来看,比如敦煌与云冈石窟,当地的弥勒造像大多为交脚造像,主要体现的是弥勒下生的佛教观念,其主要特点是交脚坐姿,狮子座椅、仰月状态。所以,就将这一期望寄托在弥勒佛造像上。在我国传统帝王观的影响下,交脚弥勒菩萨造像迅速在中土文化中出现,象征着王者风范的交脚弥勒造像出现在各大佛教石窟与皇家石窟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弥勒佛像也需要改变化身。

弥勒佛是未来佛。 常见的木刻弥勒佛像大多面带微笑、开胸、大腹,给人以平易近人、有福气的印象。 他们是非常有魅力的佛。 很受欢迎。 原来石雕的弥勒佛虽然不是我们常见的祈福,但是却是另一种——盘腿弥勒佛。 这些弥勒佛像一般头戴宝冠,身穿大汉服,头戴花环,结跏趺坐。 表情庄严威严,腹部平坦。

从我国莫高窟、云冈石窟等不少道教场所的弥勒造像形象来看,当地的弥勒石雕大多为十字足石雕,主要表现道教的弥勒来生观。 姿势,狮子坐在椅子上,仰望月亮。 这种盘腿弥勒石雕在历史上的东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流行。 由于当时社会混乱,局势动荡,人们希望有一位英明的君主出现,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弥勒佛作为道教的未来佛,是道教的未来信仰。 因此,这种期待就寄托在弥勒佛石刻上。 在我国传统帝王观的影响下,盘足弥勒石刻很快在中国文化中出现,象征王者风范的盘足弥勒石刻出现在各大佛教石窟和皇家石窟中。

道教发展到一定时期后,开始衰落,弥勒信仰不可避免。 对未来失去希望的人们迫切需要新的精神支柱来支撑自己继续走下去。 在这样的背景下,弥勒坐像也需要改造。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巧合。 这时,一名自称是和尚的修士,身躯肥硕,脑袋肥硕,大肚皮暴露无遗。 他常常张口大笑,为大家乞讨村大门牌坊,吃饱了就睡觉。 这种处世哲学和行为哲学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 因此,从唐代起,道教弥勒石雕就以这位圆体胖和尚为原型,人们称他为松松垮垮的和尚。 各地衙门,供奉于天王宫,深得人心。 在以后很多道士的心中,布袋就是弥勒佛。

弥勒佛的善良、慷慨、积极、豁达的精神成为中国禅宗的形象大使,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

weinxin
我的微信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