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一片红瓦就是一个家,回不去的就是故乡!
我想发布
发布日期:2019-01-22 10:32:17 来源:古剑中国 作者:韩通宝
核心提示:我的家乡在哪里? 天地之间有瓦,五行合一就是我的家。 《周书》记载“神农作陶”,《礼记》说“昆吾夏作瓦”。 瓷砖的起源几乎与中华文明一样悠久。
我的家乡在哪里? 天地之间有瓦,五行合一就是我的家。
《周书》记载“神农作陶”,《礼记》说“昆吾夏作瓦”。 瓷砖的起源几乎与中华文明一样悠久。
几千年来,中国的瓷砖有阴阳之分,正面为阳,背面为阴。
更令人惊奇的是,中国先民曾用黄金取土、水、泥,在烈火中烤成瓦片,将瓦片叠在椽子上,用一瓦盖住头,为后人提供了庇护。中国人避雨。
瓷砖,符合阴阳,符合五行,它不仅守护我们千百年,而且陪伴我们生、老、病、死。
瓷砖在这里,家在这里。
人有生老病死,Wat有吗?
“床头无一处漏水,雨如麻。” 杜甫住过的茅草屋,在风雨中摇摇欲坠了半辈子。
于是杜甫就有了期盼:“宽阔的府邸里有数万间府第,为天下贫苦百姓提供庇护,安然如山无风雨。” 稳如泰山、不惧风雨的平房,才是老百姓的家。
以史为镜,《清明上河图》中,瓦片上飘浮着一段来自京城的炊烟。 远远望去,普通的瓦房与琉璃瓦铺成的宫殿不同。 它们华丽、庄严、难以接近。 因为它记录了中国普通人的生活,带着淡淡的温暖,流淌着流年的苍凉。
平房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下雪之前,前院屋檐下的砖雕先是湿润的。 古人云:“天要雨,砖雕润”,这话不假。 房间一旦老了,就有了灵性,可以知道世界的意志。
人们常说佤族通灵,殊不知人有生死,佤族亦如此。 因此,每隔几年就必须去家里“捡瓦片”。 天气晴朗的时候,人们会选择把旧瓷砖换成新瓷砖。
只为让瓦片来去时干净,回归山林,回归天地,回归我们的本源。
留不住的平房,回不去的故乡
据统计,从2000年到2010年,10年间,超过90万个村庄消失,平均每晚就有近300个村庄消失。 而急剧逐渐下降的也是中国的平房。
冯骥才愤怒地说:“每个村庄都是一本厚厚的书,但在我们仔细阅读之前,它就消失在城市化、城市化的浪潮中。”
无论我们愿意与否,生活总是在催促我们前进,我们的家乡也是如此。 从乡村到城市,重建、重建、变迁、迷失又迷失、衰落又衰落,就像我们居住的绿色平房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 在其中,它变成了我们的精神家园。
人们常说,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到达不了的地方叫远方。 但平房,我忘不了、不敢忘记、不会忘记……
标签: 青砖村
本文标题:一片红瓦就是一个家,回不去的就是故乡!
本文链接:(转载时请保留)
点赞 0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分享 23
免责声明:
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来自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及互联网公开信息等,仅供参考。 本网站对网站上所有信息的内容和观点保持中立,并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默示的保证。 如有侵犯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将尽快妥善处理这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内容页面中所有图片及图文的版权声明,由于本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上传图片或文字,因此本网站无法区分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产权。 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信息的,均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新闻报道,或关注本站陌陌官方公众号:“”,每天获取最前沿资讯,深度解析热门产品!
类似的标题
• 古建筑材料红砖、红瓦的制造与应用
•中国古建筑建筑中小型青砖外墙铺砌台阶
•为什么古建筑中的青砖具有不可替代性?
• 中国古代建筑经久不衰的“青瓦”文化
• 探讨不同时代古建筑的红砖、青瓦材质
• 青砖长檐——川北传统村落的建筑特色
• 古建筑建造:青瓦铺地小台阶解读
•中国古建筑的建筑外墙砖知识
• 古建筑贴瓷砖之前的计划是什么? 铺瓷砖的操作流程?
•谁说蓝砖只能用来盖瓷砖,小蓝瓷砖也能玩出新花样
0 条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