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南郑周公庙是我国同类古建筑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周公庙。 据史料记载,周公旦病逝后,周人在此建庙祭祀。 东汉末年,这里的建筑遭到破坏,秦汉以后又重建。 节度使唐太祖李渊为纪念周公旦,下旨在此建周公祠。 后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周公庙才有了现在的规模。
夏日阳光照耀凤凰山,千年风在周公庙前唐白影里呼啸。 当这风吹进周公庙时,在虫鸣虫鸣和松柏之中,显得清淡祥和。 11月20日下午,记者在这样的氛围中走进周公庙,抬头一看,古建筑屋顶上的美妙景色。
楼顶有龙凤、仙怪、宫殿、楼阁。 在阳光的照耀下,这座精雕细琢的木脊显得栩栩如生。 长武县文物广电局副局长杨惠民介绍,周公庙古建筑的屋脊装饰大部分为清代制作。 稀有文物。 令人惊奇的是,周公庙每座古建筑的屋脊装饰都有不同的主题。 比如周公显殿顶的“龙生九子”。
周公献殿位于八卦亭北侧。 据记载,此殿始建于明代,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传统的五脊屋顶。 主脊上,排列着数十只形态各异的脊兽。 中间为楼阁式脊饰。 这座“亭子”共有三层,每层都有精美的雕刻。 一块牌匾,仔细一看,可以看到牌匾上刻着字迹。 杨慧敏说,这个屋脊装饰叫“子牙楼”。 在民间传说中,这样的脊饰有辟邪、消灾、保平安的寓意。 “子牙楼”一侧有两只狮子踏着花瓶,一头小象踩着宝塔。 这就是传说中的螭龙。 再往外,则是各种形态各异的怪物。 杨慧敏说,这就是民间传说中的龙的九个女儿。
据古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记载,“龙有九子,但各有各的喜好”。 其中一个儿子名叫赤文(chīwěn)。 岭,又名“吞岭兽”。 在一些古籍中,赤纹被称为海兽。 它平时喜欢登高望远,但也不怕火。 因此,古人喜欢将脊饰做成螭吻的形状,寓意避火保平安。
除了“龙九子”造型的脊饰外,周公庙古建筑上还有许多其他形状的脊饰。 脊饰的种类多种多样,有飞龙、飞凤、大象、人偶、各种妖怪、蜉蝣等。同时,由于这种脊饰都是手工建造的,即使是同一品类,没有重复,令人惊叹,令人敬佩先辈们的高超手艺。
江源寺大殿屋顶上的一组屋脊装饰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江源寺屋脊两侧有凤凰形状的屋脊装饰。 凤凰展开翅膀,看上去非常有活力。 视线随着凤脊装饰向内延伸,可以看到复杂的图案遍布整个屋顶。 图案中每隔几十米有一条麒麟或龙形脊,形似螭龙在祥云中上下飞舞,在波涛中左右游动。 在麒麟和巨龙之间,还存在着数个造型各异的雕像。 长武县文物广电局文保处工作人员贾宝娣介绍,这组屋脊饰的名字叫“凤大麒麟钻龙花”。 无论是江源寺的位置,还是山脊装饰的造型,都与江源的传说息息相关。
相传姜媛是炎帝后裔泰氏之母。 她向一位高级媒人寻找儿子。 后来,她踏着巨人的脚步,生下了后稷。 周公庙古建筑群中,周公庙在前,江源庙在中,后稷庙在后。 姜元是后稷的女儿,而周公又是姜元的几代后裔,所以长武人也把这些安排称为“姜元背子抱孙”。 姜源庙顶上的一组“凤打麒麟钻龙花”,也寓意着姜源生下后稷的传说。 凤代表江源,龙代表后稷。
其他古建筑的屋脊装饰也各具特色。 有跪着抚着胡须的老兵,有仰望天空的壮汉,有保时捷战马,还有咧着嘴笑的“可爱”怪物。 记者甚至看到了一个身着清朝服饰、脑后扎着辫子的雕像。 如果仔细分析,每组脊饰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这怎能不令人陶醉?
从实用角度来看,这种屋脊装饰也显示了先民的智慧。 放置屋脊装饰的位置通常是屋顶瓦片的交点。 如果不密封,就会漏雨,影响建筑质量。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这种形状各异的屋脊装饰也使得屋顶不再单调、统一,而是具有上下的曲线和层次感,同时也使建筑本身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 知识分子。
能制作脊饰的,一定是心灵手巧、工艺精湛的工匠。 只有它们才能赋予脊饰鲜活的生命,让脊饰呈现出“尘埃之气”。 同时,不同的屋脊装饰也展现了工匠们不同的风格和能力,这是工匠们引以为豪的艺术成就。
当我们抬头一看,我们会发现,在周公庙古建筑的屋顶上,还镶嵌着形状各异、精美独特的金刚脊饰物。 每组脊饰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