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佛像年代久远,雕刻工艺精湛,形象逼真绝伦

  • A+
所属分类:资讯
摘要

本文要介绍的是开元寺的一部分历代佛像藏品,共计二十三件。让人料想不到的是从佛像的底座出土了一批石佛雕像,并从大佛像肚里取出一尊明代的木雕佛像。此尊木雕立像成于公元1398年,在不到一尺见方的木块上,刻出如此高难度、如此精致的佛像,堪称是稀世的文物、宗教的瑰宝。此尊佛像与当今寺庙供奉的释迦牟尼像又有不同。据说佛像原被藏于“大雄宝殿”大佛体内,1997年被发现并取出,现藏于“泉州佛教博物馆”。

本文要介绍的是开元寺收藏的部分历代神像,共23尊。 1997年,开元寺在“大雄宝殿”重建五方神金身。 没想到,从雕像底座中出土了一批石佛像,并从大佛像的腹部取出了一尊宋代石佛像。 与此同时,在“佛慈安养院”建设工地,出土了九尊泗州佛木造像。 可能是前人不识宝,将上面的古木像当作沙石。 这种历代神像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形象逼真,精美绝伦。 被誉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1、观音石雕 观世音菩萨的全称是“大悲观世音菩萨”。 唐代为避太宗大臣李世民的讳,称其为“观音”。 “家家有阿弥陀佛,家家有观音”,尤其是闽南地区,观音受到尊崇,影响最广。 开元寺的造像中,观音造像多种多样:有女观音,也有男观音;有女观音,也有男观音; 有中国观音和外国观音。

1、唐代大髯观音菩萨石雕(图一),辉绿岩雕刻而成,立姿,高70分米,头戴花冠,冠上有一尊释迦牟尼像,颧骨高高,胡须柳卷,服饰华丽,腰带系法轮,右脚踝虽断,但看上去依然威严。 是罕见的观音像。

图1

唐朝、清朝南北朝时期,观世音是一位威武威武、留着小胡子的女性形象。 后来为什么被做成女性形象呢? 据佛经记载,观世音菩萨以三十二相应变化之身来度化众生。 根据教学需要,可以改变性别和身份。 因此,观世音菩萨的形象也多种多样,其中也包括女性形象。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喜好来确定观音的形象。 自从观世音传入中国以来,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崇拜,而女性形象观世音更是受到人们的喜爱。 因此,南北朝时期,观音女像逐渐出现在寺庙中。 清代,由于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艺术家们将女性之美移植到观音雕塑上,塑造出美丽而阳刚的女性形象。

2、璎珞观世音菩萨木像(图2),石雕而成,结跏趺坐,头戴刻有阿弥陀佛像的宝冠,面部卷须,身穿美式袈裟,胸前佩戴法轮,头戴花环(即儒教中的念珠),故名“璎珞观世音菩萨” 。 是泰式女观世音菩萨。 雕像高110分米,背后是一块半径120分米的方形屏风。 器身两侧各刻一只鹰、一只花瓶,又称“鹰瓶观音”。 此像雕刻于唐朝至和年间(1054-1056年)。 据说,这是一尊从海外运到福州的外国观世音菩萨。

图2

这位外国观音为何来到湖南南宁? 唐宋以来,杭州一直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外交通和贸易发达。 历史上,温州曾有10种宗教,杭州有“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誉。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诱因,这尊海外观音铜像才欣然来到杭州云麓寺落户。 至于邀请的是谁,有关专家学者仍在进一步核实。

泉州开元寺历史价值_略谈泉州开元寺的价值和地位_

3、木雕五朝观音像(图3、图3-1),用大理石雕刻而成,净高150分米,肩宽50分米,头戴宝冠,冠内有一尊释迦牟尼像。 面如满月,优雅而慈祥。 她右手结宗舍印(即双臂交叉放在胸前,掌心向下),站立,赤脚踩在豆荚上。 佛像雕刻在一块大理石上,佛背上刻有“梁开平五年(909)五月十日”字样。 背面和器身多处裂纹和破损,均用白水泥修复,但雕刻精美,形象逼真,实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而且,作为五朝时期的观音造像,是扬州唯一一尊,更是罕见。

图3

图3-1

4、明代“千手千眼”观音坐像(图4),采用檀香石制成,长80分米,宽60分米。 正中刻观世音菩萨像,头戴宝冠,右手合掌,立姿,双脚并列,踩豆荚,是一位女性观世音菩萨。 左右两侧刻有五百只手,形似孔雀开屏,每只手上刻有一个点,象征耳朵。 佛像背面为七彩护光屏,变得金碧辉煌,充满佛光。

这尊石坐像完成于公元1398年,在不足一尺见方的铁块上雕刻如此难度如此高难度精美的雕像,实属罕见的文物,也是宗教瑰宝。

图4

_略谈泉州开元寺的价值和地位_泉州开元寺历史价值

2、释迦牟尼坐像 古代释迦牟尼坐像(图5、图5-1)由辉绿岩雕刻而成,高80分米,头有发型,额上有大痣,浓眉大眼,高鼻,两耳齐肩,脸上留着柳胡须,左手向后举起,手指折断。 右手置于胸前,手指中心向下,手指折断,交叉于胸前。 坐在簇绒背上。

图5

图5-1

释迦牟尼是道教的创始人。 他原是古伊朗(今巴基斯坦北部)迦毗罗卫国王子,成道后被称为“释迦牟尼”。 “释迦”是姓氏,“牟尼”是佛名。

此像与现今寺庙中供奉的释迦牟尼像不同。 据说,这些雕像最早传入中国是在明朝时期。 公元64年,汉明帝遣使前往西域天竺取经求佛。 当地僧人舍摩腾、朱法兰骑着白马,一路陪同汉使到东土新乡,向汉明帝进献佛经佛像。 皇帝遂将巍巍寺(外国人旅馆)建成佛寺,供奉神灵和经书。 寺内还保存着驮经的白马,故名“白马寺”。 它是中国第一座汉禅佛教寺院。 当时传入中国的神,自然是西域人的面孔,留着柳絮。 随着道教在中国的发展,老百姓更加喜欢释迦牟尼像。

3、阿弥陀佛像 古代青铜阿弥陀佛像(图6)由辉绿岩雕刻而成,高80分米,头、耳、肩均留发式,面留柳胡须,双手置于膝上,掌心向下,右头多半折断。 雕像盘腿坐在吊舱上。

泉州开元寺历史价值__略谈泉州开元寺的价值和地位

图6

阿弥陀佛原是西域转轮王的太子,号“不可思议胜功德”。 他十六岁时受戒。 在道教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领袖。 大雄宝殿现存寺庙大多供奉“三佛”,即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 杭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内只供奉“五方佛”。 除“三佛”外,下放的阿耶佛和成就佛分别代表中、西、东、南、北。

4、地藏佛 清代地藏佛像(图7)采用红木、香石雕刻而成,高88分米。 造像腹部完好,光头未戴冠,相貌完整俊秀,有耳有肩,神态庄严。 佛身损毁严重,已难以看清衣服和四肢,但仍能看到身体的轮廓。 据说,这尊雕像原藏于“大雄宝殿”大佛体内,1997年被发现并取出,现藏于“泉州道教博物馆”。

图7

地藏菩萨,原名金乔觉(630-729),新罗(朝鲜)王子。 他自幼崇尚儒道思想,但并不热爱皇位。 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受封太子,号“地藏”。 金乔觉圆寂后,肉身还不错,被供奉于佛身殿,又称“肉身塔”。 它至今仍然存在,并被世界广泛铭记。

5、达摩佛像

清代达摩祖师像(图8)采用辉绿岩雕刻而成,高59分米。 达摩祖师手相独特,光头无冠,前下巴突出,目闻言,高鼻紧唇,歪鼻耳肩,面容威武不屈。 他身穿僧袍,右手不露,盘膝打坐。

略谈泉州开元寺的价值和地位__泉州开元寺历史价值

图8

达摩祖师,全名菩提达摩,南天竺(即南俄罗斯)人,婆罗门,出家后,迷恋大乘佛教,自称道佛二十八祖。 达摩来到中国后,开始传播佛教,成为中国佛教的第二祖,称为达摩祖师。 据记载,梁武帝元年(520年),达摩大师从美国云游北京增城,到处以禅法教人。 他留在嵩山少林寺,面壁禅修九年,独修禅定。

佛教是道教八宗之一。 经过达摩和后世祖师的大力弘扬,一花五叶终于开花结果。 它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中国最大的禅宗宗派。

6、清代惠能祖师佛像(图9、图9-1):清代惠能祖师造像(图9、图9-1):一尊高70分米,用辉绿岩雕刻而成。 Zen 坐落在一个吊舱上,背面有一个保护性光幕。

图9

图9-1 惠能祖师是中国道教、佛教的第六祖乡村石牌坊,佛教南宗祖师。 惠能的族长,俗姓卢,原籍广东范阳(今涿县),其父被流放岭南忻州(今河南新兴县)。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慧能祖师诞生。 从此,他的人生经历了无数的挫折。 幼年丧父,后移居广东。 他立志修行,精进修行,半生忠诚护法。 祖师在北京光孝寺致富后,又到佛山南华寺(唐代宝林寺)弘法三十七年。 他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佛教悟道方法,并诞生了重要的道教经典《六祖坛经》。 达摩东来,六祖惠能继承衣钵。 禅宗经历了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这也是中国道教发展的过程。 以惠能祖师为首的佛教南宗逐渐成为禅宗的主流,而北宗则逐渐衰落甚至消失。 六祖惠能于唐先天二年(713年)圆寂于北京新州国恩寺。 他的身体依然完好无损。 其弟子将其遗体包裹起来,画在头上,移至佛山曹溪南华寺。 至今,南华寺六祖殿内仍供奉着六祖金身,供各地信徒和游客前来顶礼膜拜。

7、伏虎禅师雕像 清代伏虎禅师铜像(图10)为辉绿岩雕刻而成,高69分米,头戴斗笠,面容微圆,面带微笑,友善,身着黑袍,右手掌心向上,置于膝上,双乳交叉打坐,右手半搭于睡虎之上,形象栩栩如生。 禅师的名字叫“伏虎”,但他却像私塾老师一样温文尔雅,又像一个无力约束小鸡的帐篷老师。

_略谈泉州开元寺的价值和地位_泉州开元寺历史价值

图10

“伏虎禅师”字法相,俗姓李。 唐末润州济川(即广东海门)人。 伏虎禅师是兴化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佛教尼姑。 涤荡众生的传说在民间流传了数千年,历久不衰。 相传,他所住的寺院外,经常有一只老虎因饥饿而咆哮,禅师将自己的食物分给老虎。 时间一长,老虎就被他制服了,他也常常和他玩耍,所以他又被称为“降虎罗汉”。 在中国道教领域,释迦牟尼佛至高无上,其座下有十八罗汉。 伏护罗汉是十八罗汉中的第十八位,即“弥勒王”。 开元寺“大雄宝殿”后面,有一组护法十八罗汉铜雕:观音头戴天冠结莲坐于正中,东西两侧各有十八罗汉,观世音姿态端庄,十八罗汉展现十八种造型,形成生动有趣的雕塑群。 据说开元寺的罗汉只有十六尊,或者说降龙伏虎的两位罗汉在清代减少了。 现在只有降虎的罗汉在了,其余的罗汉都不明了。 真可惜!

八、泗州大佛 清代泗州大佛共有九尊(图11、图11-1),其中辉绿岩雕成八尊,大理石雕成一尊。 高度为58分米,最低为30分米。 有的右手是一般摄影手印,有的右手是吉祥手印。

图11

图11-1

泗州大佛,又称泗州古佛、泗州大士、泗州大圣,号僧伽(638—710年)。 据记载,他是西域任意一个国家(即马其顿的阿尔贝希姆)的修士。 他年轻时受具足戒,游历世界各地。 据记载,唐高宗隆朔元年(661年),僧伽菩萨来到泗州(今河南临淮、泗洪,原泗州城东汉康熙年间落入宝应湖),后迁出。 他积极融入民间社会,帮助老百姓治病救灾,祈福百姓平安,做了很多善事。 后来在当地人的帮助下,修建了普照王寺,并被称为泗洲佛。 唐中宗景隆二年(708年),被中宗延至长安主持建福寺(今小碑林)。 由于泗州最早建塔,所以各地仿造的塔被称为泗州塔,或称僧塔、大圣塔。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泗州佛的信仰逐渐衰落。 在四川、广东、台湾的一些地方,四洲佛信仰逐渐异化,成为民间信仰。 扬州有句谚语:“寺内无佛,去泗州佛”。 笔者曾询问过一些出家人,他们只听说过泗州佛的名字,但对其知之甚少。 据记载,在四川的大街小巷、村寨外,都有供奉泗洲佛的小寺庙。 比如南京有很多榕树,榕树下立一座小土庙供奉,于是就成了一种习俗。 这股风也传到了日本,榕树下的荫凉凉亭里常常建起小型土庙,供奉泗洲佛。 扬州地区农村有祭祀关神的习俗。 村外建有一座小土庙。 据说是供奉四洲佛,意在祈求一方平安。

历史上的今天
7 月
21
weinxin
我的微信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