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雕梁画栋、青瓦都是我国几千年来弘扬的文化遗产。 它们代表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情趣,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知识。 中国古建筑是一个独立的制度体系,有别于其他制度。 它有四大特点:主体木结构体系、斗拱、独特的外部轮廓、雕梁画栋、青瓦。
木结构体系的优点很多,如维护结构与支撑结构分离、抗震性能高、材料获取方便、施工速度快等。 同时,木结构也有许多缺点,如易受火灾、臭虫侵蚀、雨水腐蚀等。 与钻石建筑相比,维护时间并不长。
古人为什么要雕梁画栋、青瓦呢?
林徽因在《中国建筑彩画图集》序言中说:“最初是为了实用,为了满足木结构、矿物原料等防腐、防蛀的实际需要。朱红、黑漆等被广泛使用,并在木结构中应用其他添加剂,后来逐渐与艺术要求相统一,显得复杂而丰富,成为中国建筑艺术的独特手法。
林徽因说得很清楚,画梁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木材,防止腐蚀和虫蛀。 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既然要画画,为什么不画一些图呢? 画画的时候,我就很得意忘形,几乎想画什么就画什么。 但在中国的唐朝,虽然是现在,但是对于梁方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 乱涂乱画就看工匠的脾气了,多得体,所以有好人下来定规矩,什么可以画,什么不能画。 渐渐地,一系列习惯性的建筑装饰画“行为规范”出现了。
因此,绘画与彩画之间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到清末,官方实践已分为“油工”和“绘画”。 毛笔装饰统称为“油饰”,而用于装饰建筑物的各种书法、图案、色彩则统称为“彩画”。 保护木材是“画”的事,而赏心悦目则是“画”的事。
从地域分布来看,逐渐开始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北方建筑以雕梁画栋为主,整个山墙都雕有戏曲、图案; 南方的以青瓦为主,表面彩画作为主要装饰手段之一。
梁芳身上色彩缤纷的画作,虽然布局分明,却显得杂乱无章。 主要分为方心、藻头、箍头。 梁房的中间一段称为房心,左右两端称为箍头,中间的称为灶头。
梁芳的画称为琵琶。 大瓦的题材和内容与雕梁画栋相似,主要有文人画、锦缎图案、吉祥图案等。
文人画,包括有故事情节的人物画、色彩斑斓的花鸟画、充满文人味道的彩竹石画、充满田园味道的山水画、花果鱼虫、野趣盎然的野荷花、鸭鹅等,追求的是画面意境。 另一种是国画泼彩画,如于非安的花鸟画、乾隆时期袁岳的界画等。 但这些画并没有模仿原作,而是取其精华,去掉了屋顶上不适合表达的部分。
织锦图案和丝绸织造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明代,为了满足皇室和贵族的审美喜好,中国建筑画中加入了锦缎图案,营造出丝织物缠绕挂在山墙上的效果。 它的名字叫“包”,就是一条彩色的围巾。 有两个连续边、四个连续边、并且经常有四个连续边。 展开后,就像一条丝绸织成的“锦缎”。
彩画中的云纹、龙纹、西番莲纹等吉祥图案与砖雕、石雕、砖雕不同。 一般来说,图案端庄修长,不太写实。
中国建筑彩画的表现手法与壁画、雕塑不同。 它以独特的艺术方法和风格丰富了我国的书法遗产。 它受到多种艺术的影响,是一种独立、独特、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 艺术装饰。
从工艺上来说,中国古建筑彩画的独特之处是在色调上调动不同材质的精华,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比如彩画用的是染料,基本上都是染料,加了盐胶,完成后,彩画家称之为胶彩。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水彩画的效果。 水彩效果的表面是不发光的,在暗淡的色底上往往会添加一些高色温的金箔。 通过这种对比,追求一种有光与无光、有光与无光的装饰意境。
那么,为什么北方雕梁多,南方青瓦多呢?
这主要是南北文化素质的差异造成的。 北方有很多文人墨客。 他们追求色彩不浓烈、色彩不鲜艳,于是转向建筑装饰、木雕、木雕、石雕。 虽然也有彩画,如南京地方彩画、浙江彩画,但色彩通常比南方彩画鲜活得多,图案也细长,不是红绿龙凤图案。 大多以各种织锦图案和勾画花鸟装饰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