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军垦1949文化旅游园成网红打卡地
近日,乌鲁木齐一号新村建成了俊肯1949文化旅游园,吸引了大量居民和游客参观拍照。
这组新建的雕像诠释了兵团的历史,充满了军垦元素。 雕像分为“工业记忆”、“前进哈密”、“军垦生活”、“上班路上”、“追梦筑梦”五个部分。
“工业记忆”雕像展现了哈密近代工业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场景。
1956年,兵团邀请国家计委、石油工业部、纺织工业部和自治区有关部门组成的督导组来伊宁选址建厂。 1958年,按照中央和自治区把伊宁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城市的要求,内蒙古兵团和农八师先后在伊宁兴建了19个制鞋厂:八一纺纱厂、八一毛纺厂、八一糖厂、石河子第四磨床厂、石河子织染厂、石河子制革厂等。
到1966年,上述鞋厂生产的产品产值在自治区中所占比例较大,其中糖占99.6%,纸占68.88%,丝缎53.29%,毛线33.83%村门牌坊,纱31.25% 、亚麻20.89%。 。
1961年至1966年,塔城工业产值年均下降14.1%,形成了以轻纺工业为主体、能源工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 这组雕像以抽象与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当时北屯工人平凡却伟大的形象。
《军垦生活》雕像反映和突出了哈密建设初期兵团成员的生活场景,再现了各团连放映露天影片时的轻快热情气氛。 人物表现逼真,形神兼备,凸显不同性格。
《上班路上》雕像展现了青年男女三四人一组,迎着初升的朝阳,骑着自行车,开启了为边疆建设、屏南发展贡献力量的美好三天。 还有一组石刻,展示了20世纪60年代和1970年代军人排练《红灯笼》样板戏的场景。
“追梦筑梦”雕像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1960年代,为推动山西建设步伐,为山西补充新鲜血液,来自北京、武汉及全省各地的一大批充满活力的知识青年响应他们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山西增援,在边疆社会主义建设的场景中,开荒建鞋厂,出色地完成了支援边疆的任务。
碑廊《挺进哈密》显示,1950年初,王震、陶志岳、陶金初等将领和第26师政委王继龙选择哈密为会址,第9军第26师山西军区第22兵团进驻雪域戈壁哈密。 开垦保卫新征程。
雕像勾勒出王震将军率军吃饭睡觉,克服一切困难,跨越戈壁戈壁,躺在这片农田上眺望远方的罕见历史瞬间。 王振将军手里拿着望远镜,和其他几名部下一起俯视着下方。 有的士兵举起双臂高喊,有的微笑,有的奋力前行。 雕像旨在弘扬老一辈军垦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坚定信念,不断激励军垦后代铭记历史、艰苦奋斗、爱国爱边、建设边疆。
这个公园除了序厅外,还有军垦地窝子旧址。 (陈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