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张掖敦煌山游览日记-唐代木窟檐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4-2014:49:54 来源:张掖研究院敦煌官方微博
核心提示:敦煌历史上曾修建过大量的洞檐式建筑。 据古书记载,盛唐时期敦煌的景色是:“长河流前,波影亭台”。 到了宋代,仍是“青亭雄伟,栏楹雕楹”的盛景。 敦煌仅存唐宋洞檐五座。
【巡山日记】4月16日莫高窟天气晴朗,气温6℃~25℃,西风3级。循达路唐代石窟木檐大雨历史上所建洞檐的数量。 据古籍记载,盛唐时期敦煌的景色是:“长河流前,波影亭”。 到了宋代,这里仍是“翠阁高耸,栏窗刻对联”的繁华景象。 如此盛景早已难见,敦煌石窟前仅存唐宋时期的洞檐五座。
(以上图文转载自张掖敦煌研究院官方微博)
中国古代建筑延伸阅读——洞檐
洞檐的“檐”是指出檐、挑檐、连檐等古建筑屋顶的重要预制构件; 各层塔檐、腰檐可避雨、倚栏眺望; 村前往往也有遮檐,或前檐。 汉阙底部的单檐或山顶的屋顶等,都与洞檐一样具有遮阳、排水、防雨的需要。
金代南北朝时期,小石窟外常有木廊,如云冈石窟、克孜尔千佛洞、丙灵寺石窟、北石窟寺等。 有的石窟前廊忠实地体现了木构建筑的风格,或者在前面建有石柱的前廊,使整个石窟看起来像一座木结构的宫殿回廊。 例如,麦积山石窟的七佛阁(第4窟),在距地面近80米的高度处建有长31.5米、深4米的前廊。 每根圆柱高8.87米,进深七间。 其上刻有木销以支撑屋檐。 木榫内伸出梁头,屋顶雕花。
廊前排列有七间神龛。 规模如此巨大,可惜的是,建成后不久,大部分柱子就在一场大地震中被摧毁了。 又如北象堂山石窟中群外檐所雕的二层檐,略似北魏楼阁。
到了唐代,石窟外已无前廊,外部的建筑元素已减少,因而进行了建筑处理。 敦煌大佛寺前的九层建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南区的许多洞窟外都建有木檐。 明清时期的五间木屋檐至今仍保存完好,已成为重要文物。 容县大佛前原有一座13层的造像亭,也是洞檐。 云冈石窟五华窟第11-13窟前,发掘有唐代木洞檐遗存。 须弥山石窟原本有防护檐。 摩崖石刻中还增设了各种形式的龛楣,与洞檐的功能有许多相似之处。
根据洞檐性质,应为防护建筑。 作为石窟、摩崖造像中的一种佛教礼拜空间和防护设施,在中国古建筑传统中一直盛行,其防护功能得到历代的认可。 因为它能继承古建筑的历史和地域特色,准确地传达不同时代的历史信息,所以你在关注它的保护功能的同时,也很关心它的结构方式以及是否与石窟及其景观相协调。环境。 即使在讨论新洞檐时,前者也往往是争议最多的。
还有关于已登记古建筑“洞檐”的相关知识。 中国古建筑百科全书出版!
标签:
本文标题:张掖敦煌巡山日记-唐代木窟檐
本文链接:(转载时请保留)
喜欢 0 不喜欢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分享 37
免责声明:
本网站提供的信息内容来自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及互联网公开信息,仅供参考。 本网站对网站上所有信息的内容和观点保持中立,并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默示的保证。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尽快对内容进行妥善处理。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等版权声明,由于本网站可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因此本网站无法区分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产权。 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 我们本网站将尽快删除。 任何人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或间接使用本网站信息,均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所述的限制。
扫描二维码即可在手机上关注本新闻报道。 您还可以关注本站陌陌公众号:“”,每天获取最前沿资讯和热门产品深度解析!
类似的标题
•敦煌:千佛洞,道教艺术圣地!
•范金石:坚定不移跟随张掖
•莫高窟壁画——展现古代春耕农耕场景
•天梯山石窟——中国石窟艺术画廊的鼻祖
•美丽跨越数千年。 莫高窟的艺术之美何在?
•范金石:做“新时代张掖文化的继承者和创新者”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发文:文物保护该怎么做?
•敦煌与暹粒石窟:跨越千年时空的对话
•张掖敦煌与故宫携手探索中华文化遗产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张掖敦煌强调与游客热情交流
0 条相关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