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峪《金刚经》

  • A+
所属分类:资讯
摘要

摩崖石刻佛经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石刻位于斗母宫东北的龙泉峰山涧,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邹县四山摩崖刻经邹县的铁山、岗山、尖山和葛山,保存着数十处古代佛教石刻,史称“古邾四山摩崖”。据史载,尖山摩崖的书法艺术高于铁山和岗山摩崖石刻。碑高2米葛山摩崖石刻,宽0.上罩盖顶石一块葛山摩崖石刻,碑额中置佛龛。1979年《书谱》上刊载水牛山摩崖石刻及《文殊般若碑》评介,蜚声海内外。

悬崖上雕刻的佛经

泰山经石谷《金刚经》石刻位于斗姆宫西南龙泉摩天岭溪中。 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摩崖佛经石刻。 经书刻在面积一亩余的缓坡石平上,自东向西刻有《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该经改编自秦末九罗译本。 原书一卷,小标题32个,字数5172字。 该经仅刻至《殊经功德》第十五分,共44行,每行10至125字,共2799字,字径50分米。 经过千余年的风雨侵蚀、山洪暴发、游客的蔑视、不竭的劳作,现已毁坏大半。 现在只剩下41行和1069个字符(包括可读残留字符和双钩字符)。 佛经刻画雍容华贵,以隶书为主,品种丰富,兼有篆书、行书、楷书、草书之韵味。 民国时期康有为称赞他“榜上第一”。 歌山摩崖造像以其庞大的结构和规模,可以说是“天下第一”。 历来被视为“大字鼻祖、榜书始祖”。 但没有注明日期、日期,也没有雕刻这块石头的人的名字。 所有的理论都没有定论。 从其文体来看,疑为北魏人所写。 1977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山经石峪摩崖石刻

该经刻于徂来山光化寺东侧的映佛岩上。 南侧为北魏武平年间(570-576年)纯亲王草书《般若波罗蜜经》。 现存文字85个,分三层:下层有3行大字:“般若波罗蜜经,主次将军,良府县尉纯亲王”,字高30分米,字高40米。分米宽; 中层有4行大字:“溥仪五平年桑照大众创造维那智慧游”,字直径25分米;上层有14行大字:“文殊菩萨云:舍利弗,为何如此? 名为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般若波罗蜜多无边、无名、无色、无念、无皈依、无大陆、无祸、无福、无暗、无光,如法界……”字直径二十分米。

摩崖石刻佛像_摩崖石刻大佛_

石刻字画古朴苍翠,受到历代书画家的高度评价。 其文章均记载于宋代赵明诚的《石刻》、清代冯云鹏、冯云野的《石刻》等著名碑铭著作中。 经过千余年的侵蚀,古雕如今已残缺不全。

徂来山光化寺东门北侧巨石上刻有《光化寺大般若经》,又名将军石。 石高1.9米,宽2.4米,厚1.2米。 上刻有北魏武平元年(570年)良府县淳亲王所书的草书《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西侧有18行直书,每行6字-9字,共89字:“大般若经云,内虚空外虚空,内外虚空皆空”。 (以下不清楚),亚军良府县尉淳藻亲王。道慧、道胜、道昂、道□、道勋、僧真共同创建。 字符直径为12×12-15×15分米。 南侧有2行直书,共8字:“武平元年中正胡□”,字径同上。

_摩崖石刻大佛_摩崖石刻佛像

滕县四山摩崖石刻于滕县铁山、岗山、尖山、阁山上。 保存有数十尊唐代道教造像,史称“古朱四山摩崖”。 手稿年代为北魏武平五年至隋孝祥二年(575-580)。 是省内重要的道教造像之一。 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山崖位于铁山志阳一块南北长61米、东西宽17米的花岗岩平地上。 其上共刻有30行,共计1500余字。 内容分为经文、石诗、题名三类。 该经是《金刚经》,共有十七行。 字符直径通常在40至60分米之间。 采用行书书写,偶尔也用篆书和书法。 还有一些北朝常见的简体字和普通字,反映了北朝的特点。 该时期的绘画艺术丰富多彩。 石歌在经书西侧。 歌前是用大字写的标题“石歌”,宽70-90分米,高80分米。 碑文原有三处,现仅存一处。 位于经书右下,共六行。 字符宽23分米,高28分米。 石刻刻于北魏潇湘元年(579年),即历史上第二次发动反儒活动的北魏文雍帝死后的第二年。 为了表达对道教的坚定信仰,避免反佛风波再次发生,道士们选择了这块玄武岩来刻制一部九百字的《金刚经》。 由此可见北朝时期道教的强大。

_摩崖石刻大佛_摩崖石刻佛像

鹰山悬崖 鹰山位于铁山以东几英里处。 山上有石刻24处,山顶和天镇数十块岩石上刻有现存文字400多个。 最大长度超过180个字,最小长度仅为1个字。 内容大部分来自《金刚经》。 较大的为60分米见方,较小的为30分米见方,字体均为楷书。 有的在文字旁边刻有3英寸高的小神像。 摩崖凿刻于北魏孝祥二年(580年)。

尖山断崖分布在尖山大佛岭的多处花岗岩岩石上。 楷书字数600余字。 人物大如水桶,笔法细腻。 刻于北魏武平七年(575年)。 据史料记载,尖山摩崖造像的绘画艺术低于铁山、鹰山摩崖造像。 可惜的是,由于乱砍乱石,所有的刻石都被烧毁了。

摩崖石刻佛像_摩崖石刻大佛_

歌山崖是歌山后山北坡的一块石平地。 其上刻篆书10行270字。 较大的字符直径为60分米,较小的字符直径为40分米。 由于年代久远、风雨侵蚀和蔑视,有些文字已经变得模糊。 书法风格以楷书为主,偶有篆书。 刻于北魏孝祥二年(580年)。

四山摩崖石刻对研究禅宗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其绘画艺术早已为历代书画家所称道。 清代魏源称赞其“字大如斗,雄伟高大”; 康有为认为四山摩苏拉的画是“承前启后,开一代新风”。 《悬崖四山》是北朝大字榜的代表作。 是石刻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中国书画艺术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_摩崖石刻佛像_摩崖石刻大佛

《文殊般若经》石刻在内乡市东20公里的水牛山上。 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文殊般若碑原立于水牛山顶,1973年迁至县文化馆。碑为高2米的歌山摩崖造像,宽0.86米,厚0.14米。 顶石为歌山摩崖造像,额正中置神龛。 龛内有一尊大师塑像,盘膝而坐,神情雍容、祥和; 两侧是两位腰线优美的调酒师; 下面是两只供奉的狮子,栩栩如生。 佛龛左侧镌刻“文殊般若”四字。 字符高15分米,宽约20分米。 书法为隶书、楷书,古朴苍劲。 碑首下刻有《文殊般若经》10行,每行30字,共297字。 书法风格与碑文相同,字径5分米。 碑的左侧刻着恩人的头衔和名字。 由于刻度很浅,现已破裂,难以读取。 《文殊般若经》的书法风格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代表作品。 据有关学者考证,《泰山经石峪摩崖》、《徂莱山摩崖》、《邹县铁山、冈山摩崖》等,都有其书风的魅力。 这座纪念碑的建造时间一直存在争议。 根据碑侧面的铭文,如“青州东阳平太守李卫将军,东阳平太守×××……太守太阳中”等县名和人名,可以断定是放在西晋末年,作家应该是泰山下历代的望族。 还有杨家的人,出身于画家世家。

水牛山南半部半山腰的一个人工佛洞两侧,悬崖上刻有道教经书。 书法近尺,共52字。 成书于北魏时期。 书法风格与《文殊般若碑》相似。 也是隶书和楷书两种书写方式,但隶书风格稍浓一些。 端庄古朴,方形、圆形均可使用。 是一件书画杰作。 唐代李白、颜真卿等人曾到此游览。 1979年,《书普》发表对水牛山摩崖造像和《文殊般若碑》的评论,名扬海内外。

weinxin
我的微信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