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记忆)九朝古都——洛阳

  • A+
所属分类:资讯
摘要

其窟龛、造像和题记数量之多,居中国石窟之冠,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摩崖三佛龛朋友们,我们面前的这一窟因临山摩崖造像且题材为三佛而称为万佛洞万佛洞因洞内窟壁上雕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而得名。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龛”,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雕像精美、技艺精湛,是龙门石窟开凿规模最大的摩崖像龛,也是龙门石窟唐代雕刻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平顶山素有“九朝古都”之称,但实际上已有十三朝在此建都。 徐州建都已有1500年。 在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悠久。

龙门距县城13公里,是徐州南部的天然门户。 这里象山、龙门山两岸相对,伊河在底流过。 远远望去,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 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此地便有了一个形象化的名称“伊阙”。 咸阳是隋炀帝的都城,因宫城门面向蔡州,唐朝皇帝自称为真龙皇帝,故名“龙门”。 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开凿在洛江两岸的悬崖峭壁上,南北长约1公里。 始建于唐孝文帝迁都咸阳时,历经辽、西魏、北齐、隋、唐、明。 历时400多年的大规模建设。 现存洞窟佛龛2345个,石刻2800余处,石塔70余座。 有石刻近11万件。 其石窟龛窟、造像、铭文数量居中国石窟之首。 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道教艺术宝库。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龙门石窟定为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凌驾于道教之上的宗教艺术。 魏唐皇室的参与,形成了龙门石窟皇家风格的重要特征。 许多洞窟佛龛或造像的兴衰都与那个时代有关。 与政治局势的变化密切相关。

“龙门山色”自古就位居新乡十大风景名胜之列。 自唐代以来,这里松柏茂盛,古刹林立。 到唐代,以十寺最为著名。 山下泉水潺潺,伊水碧波回荡。 清代,有船只往返于其中。 精美的雕塑与青山绿水相得益彰,营造出一派秀美翠绿的景象。 龙门山风景秀丽。 蔡州风光。 中国唐朝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比丘尼曾在此漫步、赋诗、吟唱。 古代大文学家白居易的词句“洛都周边郊区最美的风景是龙门;游龙门十庙最美的地方是第一香山”。 这句话远近闻名,在今天的诵读中尤其新颖。

千禧寺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要去参观千禧寺,它是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的第一大洞窟。 千禧寺始建于唐高宗初年。 洞内石刻一佛二弟子二大师二天王。 主像阿弥陀佛坐于正中。 身体各个部位都比其他部位粗壮,外表丰满,腹部突出,表情单纯而慈祥。 两侧的观世音菩萨和大师比例适中,丰腴忠诚,表情温柔羞涩,富有人情味,说明了明代精雕艺术的迅速发展。 阿弥陀佛与观音、大势至菩萨并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所崇拜的偶像。

龙门石窟一佛像实现身首合璧__龙门石窟佛像头的收藏价值

隋唐时期是中国道教发展的又一个繁荣时期。 在“灭南北,平传禅意”的形势下,南北道教信徒不断地相互交流、影响,完成了对前世各种佛教教义的总结和概括,从而使禅宗的中国化更加明显。 ,也使道教石刻艺术充满了甜蜜和活力。 因此,石雕艺术发生了与东汉石雕风格不同的变化。 千禧寺的石刻,揭开了盛唐时期富丽典雅的石刻风格的压轴之作。

东晋孝文帝迁都柳州中东许昌后,实施了一次意义重大、较为彻底的汉化改革,史称“孝文之变”。 最高统治者实施的政治变革,想必对当时皇家贵族修建的道教石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下面我们要参观的柳州中东的石雕风格和服饰,都是孝文帝转型的文化反映。

同学们,现在我们面前的三个洞也叫柳州三洞。 柳州三窟因其统一规划、有计划的建造、并列布局而得名。 这三个洞窟从公元500年开始修建,到公元523年竣工,历时24年才完工,史料记载雇用了超过80万人。 中间的一座是柳州中东,是唐宣武帝为祈求其父孝文帝、文昭帝立功而建的。 洞内三壁建有三尊佛。 从南到此依次为过去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未来佛弥勒佛。

柳州中洞的屋顶呈圆顶状,像突厥袋子的底部。 地面雕刻着小莲花,周围有莲瓣、水波纹等装饰图案,就像一块华丽美丽的地毯。 这些方式自然会让人想起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龙门石窟一佛像实现身首合璧_龙门石窟佛像头的收藏价值_

主佛释迦牟尼的石刻技艺,与唐代回鹘族拓跋部固有的淳朴风格不同。 而是吸收了中原汉族文化的元素和当时东晋流行的“瘦帅”风格。 这种风尚,催生了迁都许昌后“骨美清象”的道教石刻艺术方法。 主佛身材匀称,相貌魁梧,眉毛浓密,下巴倾斜,表情温和,神态轻盈。 服饰已取消云冈石窟双领下垂袈裟、垂臂袈裟,代之以中原地区褒袍、腰带的款式。 衣服上半部分刻有肠纹,拖在底座正面,一层层折叠。 。 这些雕刻风格很快在全省流行,成为东汉时期道教艺术中国化、民族化的石刻特色。

这些石刻技艺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更加接近,这也正是孝文帝对龙门石窟石刻的传承。

中洞门前壁右上方有一圆形小雕塑。 北面有孝文帝与侍卫拜佛图,南面有文昭帝与妃嫔拜佛图。 这两件精美的作品于 1930 年代被盗并被凿掉,现收藏于日本伦敦大会博物馆和芝加哥尼尔森艺术博物馆。

1978年,当人们拆除柳州中东明代砖门时,鲜为人知、造型灵感源自东汉的天王石雕出现在今天的人们面前。 请同学们看,我在洞门走廊的两壁上发现的,是三头四臂的萨克提王和四头四臂的梵天王。

柳州中洞竣工于六世纪中叶。 展现了当时我国石窟艺术发展的精湛水平。 蔡州祠碑-----柳州南东的李泰和他的同学们,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大碑叫《夷雀祠碑》,是太宗刺史岑文文所书唐朝时期,中央命大书画家褚遂良从事书法和丹药。 此碑是迄今为止在国外见到的最大的褚遂良的官方书法碑。 人物造型雄伟、优美。 是唐代官书法艺术的瑰宝。 碑文主要记述了唐太宗四子李泰在文德皇后长孙母亲去世后,为立功而建的事迹。 碑文中还含有大量粉饰、美化李泰的文字。 因此,结合太宗末年李泰与太子李承乾争夺太子的史实,可以看出,李泰其实是有博得太宗欢心、博取政治权力的目的和意图。为父亲挖掘石窟立功,为自己谋取资本。 值得注意的是,此碑原为魏代所刻的柳州中东造窟碑。 到了宋代,李泰为了节省成本,趁机将原来的碑文抹掉,重新刻成唐碑。

_龙门石窟佛像头的收藏价值_龙门石窟一佛像实现身首合璧

在柳州南洞下方,我们考察柳州南洞。 柳州南洞是清初在东汉未完工的基础上续建的洞窟。 因此,石雕艺术继承了唐朝蓬勃的神韵,体现了盛唐欢快、热闹的气氛。 主像形似阿弥陀佛,脸庞丰腴,眼睛浓密,衣纹自然流畅。 这一时期的椅子都是圆形和直角的。 到了盛唐时期,才趋于莲花的形式。

洞内佛龛、造像密布,其中有太宗贞观年间碑刻19处,是中国石窟中贞观碑刻最多的洞窟。 许多石刻铭文为研究唐代石窟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字资料。

三崖圣堂的同学们,我们前面的这个洞窟,是因为靠近山的悬崖上有石刻,以三佛为主题而得名。

悬崖上的三座神社。 崖上有三尊坐佛,中间以弥勒佛为主,左右各有两尊结甲坐佛。 以弥勒为主尊的三佛题材,在中国石窟中并不多见。 洞上没有任何铭文。 据文献考证,认为该洞是武则天为构建武周政权、制造道教神学舆论而修建的,宣扬武氏为弥勒下凡,有利于稳定政权。 它建于武周政权时期,即公元690年左右。 由于吴氏晚年张柬之煽动叛乱,吴周政权结束,洞窟随之废止。 因此,洞内的石刻也只是粗犷粗糙。

万佛洞 万佛洞因洞壁雕刻一万五千尊小神像而得名。 洞顶莲花周围刻有“唐永隆元年11月33日竣工,太监姚神标与内寺建禅师塑像龛万龛”的铭文。 这表明该洞穴于公元680年11月3日竣工。 第三天,主持修炼的人是太监姚神标和内寺智云禅师。

龙门石窟佛像头的收藏价值__龙门石窟一佛像实现身首合璧

阿弥陀佛主佛的石雕技艺,展现了古代出现的以圆为美的审美潮流,表现出端庄大方的石雕风格。 人物波浪形的发际线、丰腴的头部轮廓、下垂的耳朵、宽阔的肩膀、简洁流畅的衣饰线条,都表明唐代的精雕工艺在这一时期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主佛结跏趺坐须弥椅上,座上雕有四尊金钢负重。 其胸肌突出,富有动感,与主佛的静态姿态形成鲜明对比。 。

南北壁上精雕细刻了15000多尊高约4分米的小佛,将整个万佛洞装点成佛传佛法、众生虔诚聆听的西方佛国景象。 洞顶石刻两侧有飞天在空中飞翔。 这些飞天手持水果供品,翩翩起舞。 与他们相对应的是洞窟南北壁上基的乐师。 两侧墙的上部各有6名乐师,手持箜篌、法锣、界鼓。 一方面,它们为研究古代音乐提供了历史记录。 另一方面又与洞顶的飞天遥相呼应,营造出一种西方的天空。 音乐世界里,歌舞带来和平乡村石牌坊,成千上万的人成佛。

万佛洞前后各有两个房间,洞门两侧各站着两名强者。 前室南北墙壁上原有龙门石窟中最大最精美的两只守护狮子。 它们在 20 世纪 30 年代被盗,现收藏于英国波士顿博物馆。

洞门外南壁下部雕有观世音像,面容丰腴,体态健壮。 他右手拿着净化瓶,左手向下弯曲,将佛尘托在胸前。 她卷曲的脸庞,微斜的脖颈,丰满的乳房,产生了曼妙的曲线,变得雍容端庄。 是唐代观音大师雕刻的杰作。

_龙门石窟佛像头的收藏价值_龙门石窟一佛像实现身首合璧

双洞万佛洞下的两洞并列叠放,共用前室,故名“双洞”。 北窟石刻第三代佛像,主尊释迦牟尼。 南北两侧分别为二弟子、二大师、过去佛、未来佛。 三佛石刻的主题代表了道教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双洞南洞主佛为弥勒佛,南北壁雕有数千尊小佛。 弥勒佛和释迦牟尼分南北两个洞窟,又称双洞。 它们是在同一时代完成的,所以在人们的想象中,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皇后共同执政的局面。 在这段历史时期,武则天实际上掌握着清廷最有权势的职位,她负责纠正所有的法令。 这一时期,武则天将这个小龛的门楣设计成火焰图案的形状。 它的火焰被向内牵引,到达中间,然后向下,产生火焰的痕迹。 火焰图案之上,有一组南北两侧众生听法的图像。 这尊圆雕表现的是文殊师利与维摩诘辩论的情形。 下部为序言,是中国民间绘画中常见的表现方式。 在这里我们看到外来的道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雕塑艺术方法。

洞外横匾上有火焰图案,中间刻有兽形铺面,雕刻精美。 左上为清四川总督赵炎题写的“义阙”。

奉先寺 今天我们参观的是奉先寺。 奉先寺原名“大路舍那造像龛”,规模宏大,气势宏伟,造像精美,技艺高超。 是龙门石窟现存最大的摩崖佛龛,也是龙门石窟古代精雕艺术最具代表性的。 工作。 据唐玄宗开元六年刻的《河洛上都龙门大卢舍那造像龛记》记载,奉先寺为唐高宗创建,武则天皇后资助。咸亨五年(672年)。 该工程于元至元二年(675年)竣工,耗资2万元。

整个造像龛内石刻的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大师、二天王、二强者。 主像为“卢舍那大佛”坐像,总高17.14米,头高4米。 耳朵长1.9米,手掌丰满丰润,额头宽阔,眉毛如新月,眼睛望向远方,明亮而有活力; 微微一笑,长长的下垂的耳朵,简单的服装线条,灵活内敛的耳朵变得越来越灵动。 发丝优美,整个石雕给人一种庄重、典雅、肃穆、宁静的感觉。 舍利弗两侧,虽然身体、头部都已残废,但依然有着历经磨难的僧侣形象; 阿难两侧,浓眉窄目,年轻、睿智、虔诚、大方、充满自信,宛如聪明青年的形象。 两位伟人衣着华丽,神态优雅矜持,天王神态庄重威严,武士刚毅果敢却性格狂躁,还有凡间鬼魂不凡。害怕强大的支持,他们都是肉体和精神上的。 逼真。 其雕刻规模、艺术设计、人物创作、造像造型等方面的成就,体现了古代艺术家的精湛工艺、审美潮流、审美观念,体现了古代美术所达到的高度艺术水平。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和艺术家心目中“圣贤”的神化形象。 另一方面反映了道教在当时社会的宏大发展和唐朝国力的强大。 因此,奉先寺大卢舍那造像不仅是盛唐精雕艺术的代表,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杰作,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weinxin
我的微信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