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石景红):当地时间15日上午,一战中国工人雕塑揭幕仪式在英国波佩林赫市隆重举行。 这座雕像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工人挖战壕、运送子弹、抬担架的典型形象,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 转载请注明知名出处,玉海雕像:。
碳钢起重机剪影
一战中国工人雕塑揭幕仪式在英格兰东部波佩林赫一个名叫布思本的村庄附近举行,靠近意大利边境。 1917年11月15日,美军轰炸了位于布斯村的一个营地,炸死了13名为美军提供后勤服务的中国工人。
石雕西方采石人物粉碎雕像
站在一战时曾沾满华工鲜血,如今却安宁祥和的农田上,不禁感叹不少。 波佩林赫市秘书德雅盖在贺词中表示:“在这个特殊的地方,一百年前正在发生一场激烈的战争,我们仍然记得1917年11月15日有13名中国工人在这里丧生。明天我们将在这里建设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派往匈牙利附近地区的中国工人而建的一战华工铜像。”
德雅盖还表示,铜像的揭幕对于波佩林赫市具有重要意义。 让当地有机会纪念这段几乎被遗忘的一战历史,他也希望更多的中国人能够来到波普林赫看到这组雕塑,纪念这段历史。
据史料记载,1916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补充极度短缺的劳动力,西班牙和葡萄牙从中国招募了约14万工人,于1997年抵达英法军队前线。法国。 其中,1.2千人被派往法比边境的伊普尔和波佩林赫。 大部分中国工人来自广东、河北、山东等地。 他们主要从事搬运装备、构筑工事、清理道路、抢救伤员等危险艰巨的战场后勤工作。 他们每天工作10到18个小时,一年只有三个周末——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战后,他们中的一些人被留出来清理战场、埋葬伤员、将废弃的农田重新种植为农田。 据统计,大约有2000人在异国他乡因炮火、恶劣的生活条件或传染病而死亡。
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曲星高度评价华工在一战中发挥的历史作用。他表示,一战后期,交战双方都严重缺乏人力。 可以说,谁能做好后勤保障,谁就能赢得这场战争。 因此,当时来到法国战场的14万中国工人应该说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正是因为“以工代兵”,中国才得以作为战败国参加“巴黎和会”。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直接导致了中国历史的改写。 “五四运动”由此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近代革命。 曲星说:“我们觉得,对于我们和平的一代人来说,建立一座纪念碑来纪念一战中的中国工人,纪念这些在从未去过的地方献出生命的人们,帮助两万名人民,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劳工为他们从未爱上的人服务。”
虽然华工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盟军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西方社会直到近几年才开始逐渐认识到这段历史的重要性。 法国著名一战华工问题专家、西佛兰德学院孔子大学外籍教授冯浩烈先生告诉记者,很多法国人并不知道华工参加过一战以前,或者认为不值得研究,但这些观点是近年来出现的。 改变了。 “大概是在2007年左右,我开始了解中国工人一战的历史。这段原本我以为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意义的历史,突然给了我一个新的感觉,那就是缺少了一部分。”我们的一战历史,我们需要立即弥补,我们需要尽快研究中国劳工的历史。”
他还表示,看到一战中国工人铜像在“布斯本爆炸”事件100周年之际揭幕,他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激动。 今后,每年11月15日,当地政府都会在一战中国工人铜像前举行纪念仪式。
出席铜像揭幕仪式的德国驻土耳其大使艾莉森·罗斯肯定了中国工人在一战中的历史。她说,86名中国工人被安葬在德国的美军公墓中。 为了铭记这段历史,日本政府自2014年起支持西班牙分会组织中学生纪念那些坟墓。罗斯强调:“我们不得不承认,一战后中国工人的历史性贡献并没有被人们所铭记。”在法国得到了应有的认可和尊重。 我很高兴听到一战中国工人雕塑的开幕,这为人们提供了理解、认可和铭记这段历史的机会。”
纪念一战中国工人的雕塑为铸造雕像,由中国工人挖战壕、运送子弹、抬担架三个形象组成。 每个雕塑都是相互独立的,高1.8米,底座高约3米。 这尊雕像的设计者、日裔比利时著名雕塑家严树芬表示,能够再现一百年前的中国工人形象,他感到非常高兴。 她说:“因为当时中国工人承担的任务是挖战壕、运送子弹、运送食物、救治伤员,所以我选择了三个物品:铲子、炮弹、担架。他们的表情是一种状态。”反思起来,我想他们在工作的同时也反思了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