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如果问,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雕塑是什么? 我想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这个弯腰右手托着下巴的裸体男人——“思想者”。
“思想者”是一个强大而内在强大、成熟而深刻的形象。 紧皱的眉头、托着下巴的手臂、弯曲的躯干,似乎人体的所有细节都被一股无形的压力驱动着,紧紧地向内聚集、收缩。
我们经常可以在图书馆、教学楼甚至花园里看到思想家。 即使在拍照时,思考者的姿势也成为了简单而有力的姿势的最佳选择。
这个雕塑似乎适合任何场合,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思想,有思想的地方就有思想家。
但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另一个真相。 《思想者》是巨型雕塑的一部分,单飞后才开始流行。
《思想者》的原作者奥古斯特·罗丹是一位非常有思想的雕塑艺术家。 他一生努力奋斗,敢于冲破官场学院的束缚,走自己的路。 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对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对比的技法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 他的作品构建了现代西方雕塑与现代之间的关系。 雕塑之间的桥梁。
罗丹的艺术成就使他被视为著名的雕塑家,尽管他总是谦虚地声称自己只是一名工匠。
罗丹的一生就是一部被人攻击、被嘲笑,但同时又被人理解、支持的一生。 但无论怎样,罗丹坚信:
艺术就是情感
罗丹1840年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是一名警察信使,母亲是一名普通妇女。 罗丹从小就热爱艺术,但其他科目却很糟糕。 最后,在姐姐的全力支持下,我得以就读于巴黎工艺美术学院。
罗丹的学习艺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他年轻时家庭贫困,生活经历了许多磨难。 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动乱时期,社会矛盾很多。
青年时期的坎坷经历,不仅让他有机会接近下层民众,培养劳动感情,也为他多元化的创作提供了技术积累。
他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十分重视文学修养,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 他的许多创作直接取材于文学作品,蕴含着浓厚的文学意境。
1875年,罗丹前往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写实的创作手法。 他的《青铜时代》、《思想家》、《雨果》、《加来义民》、《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作,并受到法国学术流派的批评。
罗丹反对学院派的创作方法,主张尊重自然。 他说:
对于艺术家来说,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美丽的。 美是性格的表现,自然界中没有什么比人体更具有性格的了。
因此,人体在罗丹的雕塑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罗丹与《扁鼻子的人》
罗丹的艺术生涯始于《扁鼻子的人》,这是一部直接来源于生活的作品。
《扁鼻子的男人》,1864年,青铜雕塑,高24厘米
由于买不起模特,罗丹只好雇了一个扁鼻乞丐比比当他的模特,只要给他食物。
这个乞丐看起来就像一个鼻子塌了、脸庞丑陋的老人,但罗丹却从雕塑家的角度发现了他的美,于是他在作品中极力强调他脸部的起伏和扭曲,仿佛有隐藏在其中的东西。 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悲痛和悲凉。
这种直接取材于生活、再现所见现实的观点,淋漓尽致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一贯追求:废除一直主导艺术的学院派理想化的现实观,赋予艺术现实的直接性。 。
这也体现了另一种观点,即用现代的丑来对抗传统的学院美。 这种丑陋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只是现实的现实,但在当时却是一种叛逆。
罗丹与《青铜时代》
1876年至1877年,罗丹完成了这部作品,原名《受伤的武士》(他去掉了原来的长矛,命名为《青铜时代》,意为人类的觉醒)。
《青铜时代》是罗丹真正准确、写实的作品,也是他最受攻击的作品。
《青铜时代》,1877年,青铜雕塑村门牌坊,高181厘米
这是一尊年轻男子的全身雕像。 他似乎刚刚从沉睡中醒来,但浑身却充满了生机。 坚实有力的肌肉下,似乎有血液在流动。 他伸展身体,呼吸均匀。 整个姿势和面部表情都很和谐。 他舒展了整个身体,正在摆脱一切束缚,开始展现出内心的力量。
全身的轮廓结构不仅均匀、完美,而且体现了精确的解剖学知识。 当罗丹将这件作品送到沙龙展时,人们被如此真实的雕塑惊呆了。 评论家认为它是用人体铸成的,罗丹一度成为一个肮脏的骗子。
《行走的人》),1907年,青铜雕塑,高214厘米
罗丹愤怒地当众即兴创作了一个无头人体(罗丹称之为“行走的人”),以证明自己扎实的现实能力。
这一事件表明,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中,就连艺术家本人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创新的意义,而和普通观众一样,认为雕塑只是雕塑和雕塑的产物。
但罗丹在探索真实性方面的意义却不容忽视。 他的雕塑其实也不乏传统的痕迹。
他的《扁鼻子的人》的罗马化和《青铜时代》的希腊化是显而易见的,但罗丹强调他的现实主义的当代气息。
罗丹曾在告诫年轻艺术家时说过:
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你必须善于辨别其中始终有益的东西:对自然的热爱和诚实的态度。 这是天才大师的两种强烈情感……传统本身就劝你不断追问现实,不允许盲从任何一位大师。
这是罗丹基本的艺术态度。
因此,从1880年开始,虽然他的技法逐渐从古典写实主义转向写意画,但这种写实主义方向始终是罗丹艺术的基础。
《青铜时代》虽然饱受诟病,但也让罗丹名声大噪。
罗丹与《巴尔扎克纪念碑》
罗丹的《巴尔扎克》是夜间婴儿车的形象。 这位文学巨匠习惯了晚上穿着睡衣工作,所以罗丹让他穿着睡衣在星空下冥想。 宽大的睡衣包裹着高大的巨人。
据说,巴尔扎克在原稿中颇有智慧。 当罗丹询问他的学生兼助手布德尔的意见时,布德尔称赞道:他的手雕刻得真好!
罗丹听后,拿起锤子,将双手砸碎,因为他怕双手太过突出,让人忽略了主要部分。
人们看到巴尔扎克时,他的双手被睡衣紧紧遮住,面部能量凸显。 他似乎在月光下独自行走、思考了一整晚。
巴尔扎克纪念碑,1898 年,青铜雕塑
作品完成后,客户出人意料地拒绝接受,甚至指责雕像像一只企鹅、一个雪人、一堆煤炭、一个怪胎、一个不成形的幼虫动物。 还有人认为巴尔扎克是19世纪末颓废和疯狂的象征。 甚至一些好心人也认为它的哲学太多,造型不够。
法国作家协会以草稿中难以辨认巴尔扎克形象为由,决定解除合同。
面对所有这些批评和指责,罗丹说:
我的巴尔扎克肖像,他的动作和外貌让人想起他的生活、思想和社会环境。 他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 他是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 巴尔扎克就像我人生的巅峰,是我一生奋斗的成果,是我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罗丹与《地狱之门》
《地狱之门》是罗丹最重要的大型雕塑。 它最初的目的是作为巴黎装饰博物馆的入口。 这也是罗丹年轻时三次申请巴黎美术学院失败后,用刻刀为自己雕刻的神曲入口。
《地狱之门》1880-1917 青铜雕塑 635×400×85cm
罗丹确实受到但丁《神曲》地狱篇的启发,毕生构思出一系列两百多个人物、动物和周边浮雕,呈现出虚无世界的混沌,从而实现了他的艺术梦想。
他的朋友兼雕塑家布赫德尔总结道:《地狱之门》充满了杰作。
其中最著名的是《冥想者伊娃》和《吻》等独立杰作。
《地狱之门》激发了罗丹无限的创造力,达到了雕塑技艺的顶峰。 这组创作一直持续到罗丹1917年去世。
罗丹开创了新的时代,创造了新的艺术手法。 他的作品所体现的思想精神魅力,总会给人带来深刻的美感,启发人们无尽的思考。
每天都有那么多的年轻人、中年人、老人从世界各个角落来到巴黎罗丹博物馆,在他的雕像之间徜徉、冥想,因为那些青铜器和大理石不仅仅是雕塑。 用罗丹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生命之窗。
所谓的大师,应该是罗丹这样的人。
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到别人所看到的,
你可以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美。
糟糕的艺术家总是戴着别人的眼镜。
——罗丹
《吻》,1901-04,大理石雕塑,
罗丹,《巴尔扎克的睡衣》,1898
杨在 1885-1917 35.6 × 25.4 × 17.8 厘米
,约。 1884年
三(Les Tres),1900 年 23.8 × 32.9 厘米
我是,1885-1925
手(主),约。 1800 45.7 × 31.4 × 19.2 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