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学地理教学中常用的一些地理思想的主要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归纳出差异思想、整体思想、人地关系思想、区域思想和过程思想的要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这些地理理念,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具体的定位。 地理教师需要提高对地理思想的认识和教学定位,基于地理思想开展地理教学,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20世纪最后30年,地理学在美国发展迅速。 可以说,一场悄然发生的革命。 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许多领域受到重视和应用。 在城乡规划、区域经济学、流行病学、人类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保护生态学、国际关系等前沿学科研究中,广泛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并应用空间和尺度。 地理概念。 地理学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其专业从业者的范围。
为了向地理学界以外的读者介绍美国地理学近年来取得的成就,美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科学与资源局地球科学、环境与资源委员会邀请了16名地理学家和3名工作人员,组建一个名为“重新发现地理”的团队。 科学委员会负责撰写《重新发现地理学——对科学与社会的新意义》一书,1997年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该书的出版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引起热烈反响。 国内科苑出版社获得了该书的版权,并于2002年12月出版了该书的中译本。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自然资源研究所吴传军院士为中译本撰写了序言,简要介绍了该书的中文译本。本书的主要内容,并向我国地理学领域的同仁以及地理学领域之外的公众推荐本书。
本书是近30年来第一部对美国地理的全面评估。 尽管本书对该学科进行了总体回顾,但并未花篇幅讨论地理学的定义、内容和范围。 相反,它使用大量例子向地理学界之外的读者展示地理学的视角和方法,以及教育工作者、商界、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如何使用工具来解决广泛的科学问题和社会需求。 正如本书的副标题所示,本书讨论了地理学与社会和科学的相关性。
由于地理学在研究科学和重大社会问题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地理学得到了科学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也极大地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
美国政府有关部门敏锐地意识到这一事态发展。 在一系列关于国家教育改革的政策声明和立法建议中,地理()被确定为美国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与自然科学()和数学(Math)相比肩并肩。 其中包括1989年10月50位州长和总统峰会的报告; 2000年目标:1994年3月国会通过美国教育法案; 以及克林顿和布什政府的教育改革计划。
地理也被学生们重新发现。 1986/1987年至1993/1994年间,全国地理学专业本科生数量增长了47%,授予博士学位的院系数量增长了60%。 1985年至1991年间,地理学研究生入学人数增加了33.4%,而社会科学仅增加了15.3%,环境科学则减少了5.4%(见图1.1和本书附录A)。
地理学家的从业人数和社会地位也显着提高。 例如,自1960年以来,美国地理学家协会会员人数从2000人增加到7000多人,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地理学家人数从0人增加到8人。
地理学在教学和就业市场中的这种进步可以在本书的附录中清楚地看到。 因为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地理学领域之外的读者”,所以其目的“不是地理学如何看待自身”,而是向读者介绍“地理学能为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提供什么”。 我认为这本书的附录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因此,我们建议中国读者在阅读正文之前,不妨先浏览一下本书后面的附录,了解一些我们不太了解的事实。 毕竟,事实胜于雄辩。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地理广阔天地、源远流长。 然而,中国公众往往缺乏对地理的了解。 我国古代把地理与“风水”相提并论,人们认为地理学家就是“风水先生”。 随着现代地理传入我国,学校开设的地理课程大多仅限于介绍各地的山川、水系、人口、物产。 这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地理。
新中国成立后,地理学界同仁积极投身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他们不仅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使我国现代地理学取得了巨大进步,极大地加强了本学科的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 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地理学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虽然)这本书并没有花太多的篇幅来讨论什么是地理学,而是向普通读者介绍了大量的事实,地理学能够以及已经为社会和科学做了什么。 其实,在中文里,地理的定义是不言自明的。 正如化学是对物质变化的研究,物理学是对物理对象的研究一样,地理学是对“土地”的研究。 这里的“地”是指地球表面,“理”是指地球表面发生的宏观现象、过程、机制和变化规律。 当然,研究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微观研究方法。
鉴于地理学的重要性日益增强,钱学森院士早在1987年就正式提出发展地理学,将地理学列为现代科学技术十大门类之一,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等处于同等地位。科学等认为,地理科学是自然科学通向社会科学的桥梁。 钱院士对我国地理科学的发展寄予了殷切希望。 然而,我国地理科学的发展仍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社会对地理的了解仍然不多。 另一方面,地理如何更积极地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如何为科学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如何更好地发展中小学和大学的地理教育,也需要地理领域的同仁付出更大的努力。 尤为重要的是,如果各级政府机关和企业界人士能够正确运用地理学视角、理念和工具,正确使用地理学人才,不仅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也将促进地理学的发展。地理科学。 发展。
通过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美国地理学家使美国社会重新发现了地理。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地理潜力巨大。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需要地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需要地理,可持续发展需要地理……希望通过地理学家的辛勤努力,为国家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社会与社会。 公众的认可,而不是像美国那样需要等待几十年才能重新发现地理。
本书是为美国地理界以外的读者编写的。 希望地理界同仁和地理界以外的读者能够从中学习到有益的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地理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1 选址原则
1.1 原则一:选址与废弃
地理学的一个基本主题是: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为什么? 即地理的 3W(什么、哪里、为什么)。 地理学家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包括自然现象和人类现象。 人们所面对的地点的选择是分析地理学三W中有关人类活动部分的出发点。 由于选择某个地点是以牺牲其他地点的利益为代价的,所以地理学家在分析这个问题时,必须设定分析的背景,即人们面临着在哪些地点之间进行选择。
想象一下建造一座水库。 如果坝址已经确定,如三峡大坝,还存在很多问题:坝高是多少、不同坝高的淹没范围、淹没区的地质和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地理等。条件、移民数量和职业结构等; 不同坝高的社会效益,包括发电、防洪和航运。 这些都是水库建设选型的背景。
为了使分析具有普遍性,地理学家常常设计抽象、笼统的情景,尤其是在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中。 例如,为了分析市场和距市场距离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冯·杜宁将各种农产品的生产设定为选择在距市场中心不同距离的地方。 在韦伯的产业区位理论中,工厂选址首先在燃料、原材料和市场位置之间进行选择,然后在最低运输成本和最低劳动力成本之间进行选择,最后在最低生产和运输成本和制造商集聚之间进行选择。 在反映生产要素分布的成本降低和工厂选址本身对工厂选址配置的影响之间进行选择。 在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中,商品是从不同层次的中心地系统中选择出来的,以体现企业必要的生存空间对产品生产区位的作用。 以地理学家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强调经济体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空间之间进行选择,即强调经济体对社会文化的所谓嵌入。 因此,区位选择的背景,或者说区位选择的场景设计,或者说考虑人们面临什么情况的区位选择,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则。 本文将其概括为人们面临的区位选择,或者说区位选择。 并放弃。
1.2 原则2:区位选择是一种空间优化
区位选择不仅仅是选择一个地点,重要的是在其他地点选择与这个地点相关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 例如,个人住房地点的选择与住房的类型和类型、住房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保障以及住房与工作场所和服务设施的距离有关,包括医院、学校、幼儿园、选择港址时,不仅要考虑备选地点的通航条件、停泊条件和港口建设条件,还要考察其经济腹地条件,以及与枢纽港等其他港口的关系。和普通端口,以获得最佳效果。 最好的解决方案。 中国在经济特区的选择上是比较成功的。 例如,选择深圳、珠海和厦门就充分利用了这三个城市分别毗邻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密切社会文化关系。 在前面的例子中,坝高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淹没面积的扩大和移民数量的增加,但它可能会增加防洪、发电和航运效益。 社会应该选择最佳方案以获得最大的净收益。
韦伯的产业区位分析充分体现了区位选择是一种空间优化的思想。 首先,工业区位应尽可能靠近原材料、燃料和市场。 然后就是尽可能接近最佳运输点和最低劳动力成本点的问题。 最后,产业集聚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即因集聚而成本降低,因移出运输和劳动力最佳点而导致成本增加。 综合分析产业布局的各种成本因素,其实质是将产业划分为若干环节,并将各个环节配置到最有利的位置。 这也成为当代长城石雕的主要策略之一。
2、面差原理
2.1 原则3:差异的测量和解释受规模和规模的影响
如果地理空间对个体或群体没有差异,就不会有所谓的位置选择问题。 差异的测量显然取决于人类的意义,但在地理空间中,尺度和尺度都影响着差异的测量和解释。 再者,地理学中的比例尺原则非常重要。 考虑地理变量的选择。 尺度和尺度原则的基本点是,不同尺度和尺度的地理现象在其机制和解释上存在显着差异。 例如,下垫面植被覆盖度的小规模变化对大气环流几乎没有影响,但其对城市气候的影响却不容忽视。 然而,城市气候变化的分析不仅要考虑小尺度下垫面的变化,还要考虑整个气候空间格局的变化是否对城市气候产生实质性影响。 在人类世界中,如果你在国际范围内进行选择石牌坊,你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析。 如果您在一个国家的城市之间进行选择,您应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考虑。 但如果是在城市内选择,则可以大大缩小范围。 但范围的缩小并不意味着简单,因为考虑的角度不同。 例如,选择国家时,主要考虑的是政治、文化、发展机会和收入; 在一个国家的城市之间,主要关注的是收入和发展机会,而在一个城市内部,也许关注的是区位、服务设施和就业。 距离、房价等因素的平衡非常重要。 比例尺和比例尺的原则还涉及到地图的使用。 对于城市气候和城市土地利用,地理学家应该使用较大比例的地图,但对于城市系统和气候分区的研究,较小比例的地图可能就足够了。
2.2 原理4:热差异是表面差异的基础
地表差异的自然基础之一是地表热差,它在地球表面发挥着无处不在的作用。 大气环流、水循环和生物循环是地球表面几个密切相关的自然过程,与太阳能直接相关。 首先,太阳能的短波辐射通过大气到达地面,被地表吸收后其温度升高。 地球表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传输能量,一部分被大气吸收,一部分发射到太空中。 由于海洋和陆地的比热不同,海洋比陆地大,所以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温度不同,其上方大气膨胀的高度也不同,造成大气上部的压力和流动不同,则下部的压力也不同。 这样,海洋和陆地之间就发生了大气环流。 海洋和陆地之间水分蒸发和吸收的差异以及降水,导致海洋将水分从空气输送到陆地。 生物通过阳光、水和其他营养物质生长并进行生物循环。 这些过程各个环节物质的量变、质变以及热力学的环境效应非常重要,如温室气体效应、城市热岛效应、沿海地区、河流湖泊的水体生化效应等,等等。排除太阳能,以上都不存在。 它们是地球表面第一个对太阳能做出反应的复合体。 热力差异不仅是大气环流和水环流形成的驱动力之一,也是地表多样化地貌形成的主导因素。
热差异的影响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地理尺度上,并出现在不同的地理现象中。 全球范围内,如海洋与陆地热力差异引起的大气环流、水环流; 在中等规模上,山区和山前平原的温差导致昼夜风向变化; 小一点,山风古风;小一点,山风古风。 我国北方山区阴坡和阳坡的热力差异,因蒸发差异而产生水分差异,导致植物组合和生长趋势不同。 地球上,从赤道到两极,从山底到山顶,因热力差异而产生的土壤和植被类型的分带和分层,在地理学上分别称为纬向分带和垂直分带。 由于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力差异引起的降水量差异而引起的土壤和植被类型的变化称为经向分带。
2.3 原则5:外部驱动力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来自地球表面之外的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主要是:地壳运动和太阳、地球、月球的相互作用。
地壳运动不仅是地貌的内生力基础,也是形成地球表面复杂多样地貌的重要地质因素。 地理学虽然不研究地壳如何运动,但它确实关注地壳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例如,印度洋板块推动了青藏高原的隆起。 对于地理学家来说,虽然我们不研究青藏高原隆起的机制,并将其视为既定事实,但我们关注其隆起引起的地理环境的变化,比如中国地貌的变化。 、气候和水文意义。
与地壳运动一样,可以类比的是太阳、地球、月球系统的地理环境效应。 例如: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引起的潮汐是海边人们关心的重要环境现象; 地转偏转力对河流地貌、洋流、大气环流等的作用,对于地球上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对南北半球产生不同的影响,深刻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通讯(交通)。 换句话说,地壳运动以及太阳、地球、月球系统的环境影响也是分析地球表面差异的重要起点。
香港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地转偏转力是影响河流摆动的重要因素,流入珠江的水系也不例外。 这些水系汇入珠江后,也会出现振荡。 由于曲流的惯性,伶仃水道西侧会形成堆积区,东侧则相反,甚至可能成为侵蚀区。 潮汐淤积也对珠江口东岸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总体影响较小,保持了良好的港口状况。 因此,随着船舶吨位越来越大,澳门的港口条件逐渐失去优势,而香港的通航和贸易条件却越来越好,为其后续发展成为国际商贸金融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4 原则 6: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是塑造地表特征的基本自然过程
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是基本的地表过程,是地表物质在自然力作用下运动的基本形式。 岩石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基础,水土流失是土地生产力丧失的直接因素。 然而,搬运和堆积是河口地貌、冲积平原、冲积扇形成的基本因素。
因此,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是地貌形成的外生因素。 此外,地貌会在不同尺度上影响气候,从而影响水和生物的分布。 因此,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对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的解释力非常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在各种地理环境问题中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季风气候,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春季风蚀对土壤造成的损害不容小觑,但在南方山区,水蚀最为严重。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当地土壤价值的流失,而且流入黄河后在河道中造成堆积,在中下游形成高架河床,称为地上河床。中国的河流和悬浮河流。 然而,黄河口大量泥沙堆积,为围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5 原理 7:两地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即影响两地相互作用的其他因素不变,则地理空间中任意两地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距离的衰减效应不仅表现在自然地理过程中,也表现在人文地理学的各个领域。 在自然地理学中,距离通常会通过物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来减少相互作用。 在人文地理学中,距离往往通过运输成本或中间干预机会发挥作用,削弱两地之间的交流,因此距离衰减成为地理学的一个规律。
由于距离衰减,对于任何均质空间,只要某种物质或事物首先占据了某个位置,空间就会被异化。 你离这个物体或事物越近,它的影响力就越大。
在经济地理学中,距离的衰减效应被分解为:一个经济体的投资在距离等方面的可替代性,以及经济因素对距离的敏感性差异。 这一原理最生动的运用就是单中心模型。 该模型提出,城市工业和住宅竞价土地租金分别为单位土地上工业和住宅活动的收入减去其投入。 由于交通和其他投入的可替代性,它们都随着距市中心的距离而增加。 并减少。 然而,单位土地上的工业和居住活动对运输成本的敏感性是不同的。 前者比后者小。 这就导致单位距离增加所带来的地租减少量存在差异:工业活动的减少量较小,而住宅活动的减少量较小。 幅度较大。 因此,工业用地租金竞价曲线的斜率较小,住宅用地租金竞价曲线的斜率较大。 越靠近中心,工业招标租金越小,而越远,住宅招标租金越小。 土地市场将通过将土地出租给支付最高报酬的活动来应对这种情况。 最终,住宅活动占据中心附近,工业活动位于住宅活动周围。
在自然地理学中,距离冷高压越远,空气运动的总能量消耗就越大,冷高压对当地气候的影响就越小。 花粉的传播、地震的破坏性影响、污染物的扩散、沙尘暴的扩大等也是如此,都是因为在这些地理现象中,当事物从其源头移动到周围地区时,能量就被消耗了。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冲积扇的形成。 当水流与混合在其中的其他固体物质一起从山前的出口流出时,随着距离的增加,水流的整体动量减小,大颗粒先停留,然后较小的颗粒。 最后是粘土。 这样,在冲积扇边缘就形成了防水层,可以拦截山区的地下径流,为动植物的生长提供条件。
2.6 原则8:场所的创造和发展在地球表面构建了一个差异化的人类世界
贯穿地理分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论点是,地球表面的差异不仅仅源于自然。 人类活动会对地球表面的差异作出反应,并能自行产生差异,或加强或减弱源自自然的差异。
当今最有影响力的是全球化和区域化。 海洋为世界范围的贸易提供了天然的运输基础,但它只有在大船时代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才是其价值发挥的现实条件。 例如,大西洋沿岸的贸易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满足了上世纪发展的需要。 当时,他们是世界的中心,其他大多数地区都被边缘化。 然而,今天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预示着该地区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而中国显然极为重要。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美国可以左右射击,而且位置非常突出。
对于社会经济体系本身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的,众所周知的是工业革命的出现和蔓延。 它发生在岛国英国,使大英帝国成为资本主义的火车头。 其他国家实现工业化有两条途径:一是模仿,二是与英国贸易。 但两者都与距英国的距离密切相关,因为仿制和贸易都需要运输成本,前者涉及人员交换成本,后者涉及产品运输成本。 还有一个因素,文化亲和力,这也与与英国的空间邻近性有关。 事实上,工业革命正是这样先从英国传播到邻近的西欧,再传播到中欧和北美。 岛国日本也做出了积极回应。 这是当今世界基本格局的原始因素。 by and with the help of , the in the world were .
The basic fact of human self- is the by the and of . , use the term place as a to the the earth's and the human world. It is a or in space where human occur. Every place on the face of the earth is . It has and size, and . is by the and one place and other . The of scale is very . The is the and that are of value to , such as , land, water and .
: 's , such as in , , , , or , , , , and ; 's with the place, such as , , style, and ; , , Form and other of . A place can be of that the scale of the earth's as a place for to live.
is term used by to land , which has , and , and . can be of or of . When it is part of a place, it the of one or of the place (such as , , , etc.) this scope and the from other parts. , when a of , it the of these in one or and the from other .
It is in this way that and the of the human world on the earth's in terms of and at .
2.7 9: , trade, and are
and trade ( of labor) are an of to and are also the main . They have and . The basic that cause are push and pull, which are by many of the , , , and . It be said that push and pull work at the same time, but we can often is by push or pull based on the order in which the . For : the of Iraqi to other can be said to be by the push of the Iraq War; the in by the of by the US is by pull. can also be into and : when black were sold to the , it was , but the went to the .
is also a . of : , human , , two- , - , and , , , and times , etc., but the the area and the area is its basis.
trade is also a of . The basic for trade two is that the price them for a is not less than the cost them. What this price ? It is the cost them.
If the of a in a place is large, and the for a for this is also , then the cost of this in that place will be low, and its price will also be low, and vice versa. 当然。 This is the basis of trade from the of . , there will also be in . , for any , as long as the two is , under the same of , the one with will have lower costs. What is the basis for in the of ? One is the power, and the other is the of . on has found that if , their will be able to learn from, and each other. If you are that your will be used by , you to leave the area, but you will fall . , , and once again play an role in and trade.
In the view of new , or the of costs is the of many such as its , , , and . , it is to study , trade and from the of . is also very . by Tan's
3 and
3.1 10: The or for is the first of the man and land.
A basic of or of is for space. the for , such as the of oil , land, and in a place. into every of space and is a basic for the of . In , and for space. A is the out of grass by weeds, and is the of their by the king of the tiger. like that a is an and will for space like . In human , the of , the of and and , and the all the for space, and among in today's world.
, is the main way and of by or in human , and the basic for and the of and , the of . Today, most are , so the and of space is very .
The of the is that it has a . this , it not only the 's , but also its . In a , the price and it as a given. All they can do is costs. In this way, the with the cost and in the are the best . The and of Du Neng and Weber are in this .
may arise if firms are able to share or price . For , in the space of , the will gain a large share of the . If a is not in a , the will be to it, which may in the being there.
What from place is the of space. Due to the of , each in its area, but at the same time faces from . , the power of each is . The area must be as large as and the space can be . In , a . Due to the in the of types of , a was . , in on the model of , ' to save costs by is the basic to the of . If a of , those with will lose their , will not go to for the of .
The model of opens up a new path for on . There, the new trade was to , as was Ohlin's on trade and trade. In the model, if , they will share the of a large labor and labor costs; the of will spill over due to their to each other, every . In , the of semi- is also , costs. These are that come from the and are . In this way, will costs due to the in local scale, and from other will be here due to the high of the area. , at this time, are also , such as land and costs.
3.2 11: The of most on the earth's be by or of the space they .
a and . , the space by all or is , and the of most on the earth's be by these or the space they . They must act in with the laws that their . The is an on human by the in which play. , , and are of man-land . The by is part of his , and there is a close the two.比如,北京城镶嵌在华北平原的西山和军都山脚下, 是按照人们的需要而建设的。在这里,镶嵌意味着将北京城与它周围的土地拼在一起, 以符合人的意志。可是,我们知道大气和降水以及其他一些地理因素在北京城内和城外之间仍旧按照它们的法则进行活动, 使北京城仍然处在环境因素的包围之中。先有这块土地, 后有北京城,后者是一个人工制品,依附于前者, 但对前者具有显著的影响。如果没有西山和军都山给养的水资源,没有它们作为屏障拦截来自西北方向的寒流,也许就没有北京城, 正是这一方水土养育了这一方人,培育了这座历史名城。但北京城与它的周围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互动。它限制了工业在其上风上水方的发展,却给其下风下水的地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例证,反映了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最基本关系。
在自然地理中,先有岩石圈, 其次是大气和水圈,然后是生物和土壤。这个先后顺序表现出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依附关系。可是,良好的土壤是动植物生长的基础, 继而言之, 是生物圈处于良好状态的基础。生物圈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碳库,通过对大气中碳的调整而调整气候。所以,现存的地球表层是一个有着相互作用的相互依存体系。人类的竞争会在不同尺度上触动自然界中的一些要素,其后果是必然要引发这个相互依存的体系的响应,也许消化, 也许放大人对地球的触动。所以, 地理学家从互动的角度的分析十分重要。
4 原理12:空间临界点
地理空间中许多临界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地理分析中的基本思考方法。比如海岸带、雪线、城乡交错带、农牧交错带、市场区边界、吸引范围边界、势力圈边界(势力均衡点)等。雪线意味着雪与水的气温边界在那里,雪线的变动暗示着温度的空间变动;城乡交错带兆示城乡影响力在那里的均衡,地租与地用在那里势均力敌;农牧交错带意味着对粮食和畜产品的需求与土地适宜性在那里的较量达到了平衡,在这个交错带一旁的农区,土地对粮食的适宜性占据了优势, 而在相反的一侧, 则是对畜牧业的适宜性居于上风;在市场区、吸引范围和势力圈的边界上,消费者(或被吸引者)对相邻中心的光顾(依附)概率趋于0.5(处于中立),这是市场(或核心区)之间竞争的结果, 而边界之外的区域则分别倚重于其中一方。海岸带是当今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表面上看它是大陆和海洋相互作用的地带,但其背后隐藏着大气、水、生物和人类等几大圈层的相互影响,是在一定时期内这几大圈层之间互动的一种均衡状态在海陆交接处的表现。
在临界点,突变现象比较常见, 其中许多具有重要意义,是地理分析中的基本切入点之一。比如在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这个综合体中, 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地表和大气的温度已基本趋于稳定。
现在人类将藏于地球内部的大量化石燃料用作能源,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打破了原先存在于这个综合体中的碳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多为地球升温创造了机会,因为它吸收了更多的来自于地表的长波辐射。大气温度的升高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效应:一方面可能增加降雨, 另一方面必然增加蒸发。如果后者的效应大于前者的,那么,半干旱地区的生态将面临更加严重的缺水威胁,可能超越某一个临界值而发生灾变。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5 人类活动的外部性及其协调性
5.1 原理13:地球表面不同尺度上人类活动的外部性是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起点
地球表面的人类活动存在这样的情形,个人或群体的活动对他人或群体产生了一些影响,这些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对于正面的影响, 受益者没有给予回报, 而对于负面的影响, 受害者却没有得到补偿, 这种情形称作外部性。外部性是产生环境问题的基础原因。比如:在个体上, 乘坐小汽车的人,因为汽车的尾气危害了他人而没有付出代价,它会只顾个人的利益而不实施减污措施。
当然,其他人会仿效。可是,如果收取合理的污染费,一方面可能会有尾气处理器安装在汽车上,另一方面可能减少汽车数量,或减少行车里程。在区域尺度上, 山区的村民在治理水土流失上的劳动如果得不到切实的回报,也许下一步的开荒行动会紧跟其后。在全球尺度上, 发达国家在早先的工业化进程中污染了环境, 可是并没有付出代价, 如果现在反而要求发展中国家为保护环境做出努力,同时对援助承诺不兑现, 全球尺度的环境问题也将难以得到全面治理。所以,地球表面人类活动的外部性是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基本出发点。
人类活动还有很多正的外部性。比如在城市里人们的集聚导致了新思想的良好传播,加快了新的生产方法、新技术的生产。
5.2 原理14:个人之间观念的差异,地区之间、国家之间利益的差异是人们在对地球资源、环境的利用与保护方面发生分歧或对立的基本因素
由于个人观念的差异, 区域之间、国家之间利益的差异使得人们在对地球资源和环境的利用与保护方面发生一些分歧或对立。为了人类共同的利益, 必须在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区域之间、国家之间寻找利益平衡点, 使各个区域或国家都得到发展,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处在良性演变之中。
问题的关键点是各个区域所处发展阶段的差别,它是导致区域之间对资源环境开发、利用与保护理念差异的基础性原因。另外, 区域间人们收入来源的差异,具体地讲是产业结构的差异产生了利益上的差异。比如中国发达地区对土地作为二、三产业的需求要远高于落后地区,从而将保护耕地的责任推给了后者。但落后地区也需要发展,生产粮食在自给以外, 对于生产更多商品粮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对耕地保护的积极性也不高。一些发达国家将自己的废弃物运往发展中国家进行处理,就是借用了发展阶段有别对环境保护需求不同这个缺口。
6 结论和讨论
可以从地理学的研究中精炼出十四大原理。其中原理1和原理2是关于区位选择的基本要义,即存在众多可以选择的区位,对任何一个的选定都是以放弃在其他区位上的利益为代价的, 而且在每一个区位的利益不仅仅表现在该地点上, 还包括与其相关的在其他地点的好处,区位选择的法则是应选取可获最大利益的区位。这些旨在说明人们如何做区位选择。原理3 ~原理9是关于地球表面差异性的要点, 包括自然力、社会作用力和分析的尺度等方面。地表差异性与区位选择存在着相互作用。原理10和原理11是关于人地关系分析的基本观点。人地关系既是人与人之间对空间相关利益的竞争,同时又在不同的尺度上表现出人的活动与其环境的镶嵌和互动,对环境的依附以及一些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地理因素通过影响人们的竞争环境对人类活动起作用。原理12是关于地理分析的基本方法,它贯穿于地理分析的各个层面。原理13和原理14是关于地球表面开发保护政策的出发要点,协调发生在不同尺度上人们利益的不一致性是其核心。
本文是将原理按照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的规律, 或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一般因果律来理解的。所以本文重视这些原理在经典的和现代地理研究中的普遍意义, 而不仅仅是在当前或某些时段。关于空间、区位、地方和区域这些术语, 本文强调它们在地理分析上的意义但不是如何被定义。地理学家以空间、区位、地方和区域为框架将地球表面作为人类的家乡来解剖,并从形成它们的因素在地表的作用力的变化,即生理学研究, 来分析地球表面作为人类的家乡的演变。原理13和原理14是关于人类之家的病因学基础的人文部分。
地理学的研究问题会与其他学科的有一些交叉,比如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 本文概括的原理13和原理14就是良好的例证, 但地理学的独到视角是从不同地理尺度上进行的系统分析, 这是地理学家所要坚持的共识。
《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媒体推荐
如果你想更好地了解地理学家在帮助人类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方面作出了哪些贡献,那么这绝对是一部不容错过、精彩绝伦的著作。书中讲述了一个个关于成功的故事:富有挑战和创新精神的地理学家不断深化对世界的认识。
——爱德华•弗纳尔德( A. )美国地理教育全国委员会前主席、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地理学教授
这是一本对现代地理学主题说明深入浅出、论述精妙的好书。
——里萨•帕姆(Risal Palm)俄勒冈大学文理学院院长、地理学教授
关于作者
编者:(美国)苏珊·汉森
~苏珊·汉森(Susan I~~)是克拉克大学(Clark )地理学教授,米德尔布里学院( )的研究生,她作为和平军团的志愿者在肯尼亚服务九年后于西北大学()获得地理学博士学位。她在性别与劳动力市场、城市活动格局等方面著述颇丰。最近出版了《性别、工作和空间》(,Work and Space),该书系与杰拉尔迪·普拉特(.Pratt)合著。汉森教授是经济地理的两位主编之一,《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年刊》和《职业地理学家》的前主编,目前仍是其他五种杂志的编委会成员。她是美国地理学家协会的前理事长,美国科学促进会成员、前古根汉姆()研究员、美国地理学家协会荣誉奖获得者。汉森教授目前是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会成员、社会科学联合会和国家地理信息分析中心委员、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大学地理委员会共同主席之一,正领导的一个项目旨在促进本科导论课程开发和传播积极有效的学习模块。 ~
目录
顺序
苏珊·汉森
导言: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
第一部分世界的表达
第一章地图论
第二章天气图:用电子通信预报大气的地理学
第三章地理信息系统
第二部分作为人类家园的世界
第四章人类调适
第五章水量平衡气候学
第六章人类对地球的改变
第三部分相互联系的万千世界
第七章空间组织及相互依赖
第八章蜂窝状的正六边形结构:中心地理论
第九章城市群:未来即是现在
第四部分结语
第十章地方感
关于作者
指数
后记
前言
这里呈献给读者的是美国地理学家联合会组织编写的《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时任美国地理学家联合会主席的苏珊·汉森教授在学会年会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她的学会同事们一一在大学任教的教授们——进行了这一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学者们以广阔的视角透过时间隧道,阐述了地理学思想的形成及其在地理学圈子外如何发挥了重大影响。书中以丰富的资料和地理思维逻辑阐述了地理学家的伟大科学成就,指出了这些成就的社会影响已经大大超出了地理学专业的范畴。这些地理学思想是由地理学家发现、率先阐述并逐渐进入社会生活从而影响世界的,而这又进一步推动地理学的发展。全书分成四组内容,即世界的表达、作为人类家园的世界、相互联系的万千世界,加上作为结尾的结语,系统地阐述了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是文集,但实质上不是彼此较少关联甚至彼此分割的论题,而是一个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这是真正的理论著作。作者们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各种学科同时作出各种各样贡献的态势中,从较长的时间尺度和较大的空间尺度内,梳理总结出地理学和地理学家们的贡献及这些贡献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后记
本书的对象是地理学的新来者和那些非地理读者——高中学生、大学新生或那些不想上大学而没有机会接触地理的人。为什么要翻译这本为地理系的新生和非地理学者写的书?这要从我自己选择地理学专业的经历说起。
那是上世纪70年代末,当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一看是地理系就傻了眼,我从来没有报过地理专业,我甚至都不知道大学里还有学地理的。 Was it a ?我填的是物理专业啊!物理和地理只一字之差。我将我的疑问告诉班主任,他听后大笑,说大学里有地理系,属于理科。
带着满腹的疑问,我走进了大学的校门。第一学年的课程仍然是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体育。专业课只有地图与测量、地球概论,专业老师大概知道我们的心理,尽量介绍一些数学公式,使我们觉得与高中没有什么差别。从第二学年开始,就进入了专业的噩梦期。地质、地貌、气象与气候、水文地理、植物地理等已经与数理化渐行渐远,后来的人文地理导论、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经济地理、世界自然地理、世界经济地理等这些描述性的课程,更是与我想象的理科完全不一样,心中的波动可想而知。
综合自Talk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