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雕塑与建筑同属造型艺术,密切相关、密切配合。 解放前,青岛的城市建设布局基本是德国占领时期规划建设的。 日本占领青岛和原中国政府接管青岛建设时,都沿袭了德国的规划理念,继续建设。 所以整体风格还是西欧风格。 日本人建造的欧式建筑和庭院装饰至今仍保留着民族特色。
老一辈青岛人看到的雕塑多是欧洲民居庭院、天主教堂、国家公墓里的西方古典装饰雕塑。 这些雕塑大部分在欧洲加工制作,然后运往青岛安装。 因此,没有更大的雕塑。 万国墓里,后来的装饰雕刻大多出自早期的青岛石材公司和城里的工匠之手。 大部分石材都是当地生产的。
解放后,我国美术事业迅速发展。 我市作家的雕塑创作也曾出现在报刊杂志上。 1956年,我市雕塑在山东省青年美展中获奖。 穆振远的鲁迅雕塑荣获二等奖。 吴文佳凭借雕塑思维获得三等奖。
1957年6月16日,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 在此期间,我市各类文艺工作者纷纷成立会议、团体。 雕塑研究组就在此时成立。 成员包括李克敏、穆振元、连益谦、刘玉珍、吴文佳。 李克敏先生当选为小组组长。
穆振远先生,雕塑家,曾任青岛市文联艺术团成员、《海鸥》杂志编辑。 他为我市开展雕塑活动不遗余力,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市雕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958年,他被误划为右派。 1961年因病去世,享年36岁。
195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市文化局、文联、市工会组织制作了10部献礼作品。 其中,吴文佳的两件雕塑作品《工农大跃进》和《游泳》入选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全国美展。
1962年,青岛市台西区文化中心成立台西艺术工作室,开展艺术活动。 雕塑家吴文佳、徐立中等人已成为工作室的活跃成员。 泰熙艺术工作室已举办过两次艺术展览。 1963年,太西区被查封,画室停止活动。 “四清”和“文革”期间,泰西艺术工作室骨干成员被诬陷为反革命分子,被送进隔离学习班,受到无尽的批判。
1964年,王建云、吴文甲申请成立雕塑厂。 姜伯玉、王继柱等多位雕塑家参与了该作品。 成立之初,于家祥先生代表三十中学及校办工厂捐赠了一批雕塑模具予以支持。 文革初期,雕塑大师张充仁先生专程从上海来到青岛,参观雕塑厂,指导示范生产。
1966年初,雕塑厂被市文工武卫棒队破坏。 厂长王建云等三人被带到市民防军防指挥部遭受酷刑。
1966年,王建云、吴文甲筹划并申请成立青岛雕塑事务所。 已并入市革委会,地址在湖北路8号二楼。 成立和调入的成员有王建云、吴文嘉、李克敏、石可、徐立中、于嘉祥、苏白、冯正、刘盛世、岳树亭等多名雕塑家。 调动过程中阻力很大,下属均在各自单位受到批评。 上任时,李克民先生被红卫兵剃光的阴阳头还没有盖上。 创始人王建云先生因被文功五味棍队折磨腿部受伤,至今尚未康复。 崔兆福先生被市革委会任命为办公室主任。
十年文革期间,青岛市博物馆大量文物被毁。 青岛德式建筑的塔顶大部分已被拆除。 天主教堂顶部的十字架被拆除。 殿内的壁画和所有雕塑均被毁坏。 教堂楼上的管风琴和所有珍贵书籍资料都被烧毁。 湛山寺、下清宫、天后宫等寺庙全部被毁。 还有无数其他例子。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进步,上述例子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恢复。 许多寺庙得到了重建,许多楼塔的顶部也得到了修复。 然而,那些被毁坏的雕塑,与建筑塔顶不同门楼牌坊,修复起来更加困难。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值得关注。 我认为应该将其列入青岛雕塑家协会的议程并设立为讨论话题。
2009 年 4 月 9 日
文/吴文佳,摘自《庆祝青岛市雕塑家协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