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作家,经常有人问我:
学了那么多诗,读了那么多文章,
没有考试,也不需要工作。
那么我们应该从中学习什么呢?
当然,我可以假装深刻地念叨:
用无用之物,发挥大用处。
然后让提问者自己弄清楚。
一方面,他显得高深莫测;另一方面农村牌楼,他又显得高深莫测。
另一方面,提问者又不好意思提问,以免显得自己不够文化。
那么问题就可以这样解决了。
但这个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我,困扰了我十几年:
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阅读诗歌和文章,
这些给我带来了什么?
花这个时间学习英语,提高工作能力不是更好吗?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看的书也多了。
然后我突然发现,问这些问题的人一定是非常聪明的人。
因为他们提出的问题是东西方哲学家几千年来思考的一个大命题:
美的价值是什么?
当我们阅读诗歌、文章,甚至学习音乐、绘画时,我们可以用另一个词来代替:
审美的。
罗丹的《思想者雕塑》
美学可以是名词或形容词。
这里我们用它作为动词,意思是欣赏美。
简而言之:
每当我们欣赏美的时候,也就是欣赏的时刻,
我们的心都会带来振奋。
而随着我们审美能力的提高,我们也越来越有能力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
也正因为如此,你才会相信生活是美好的。
那么有什么用呢?
用无用之物,发挥大用处。
美其实是没有目的的。 它只是供我们欣赏而已。
如果非要说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美是一种直达心灵的慰藉。
有了它,我们就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处处发光发热。 我们的生活也将充满希望。
而缺乏美感的生活,
——当然,美从来不缺——但是当我们缺乏发现美的心时,
你会发现整个人生都是压抑的、灰色的。
记得很久以前看过一个讨论:
为什么这么多人怀念民国时代?
很多理性主义者站出来说,距离创造美。
把所有认为那个时代美好的人都扔回那个人民生活水深火热的时代。
这将是极其痛苦的。
但事情真的会这样吗?
诚然,那是一个愚昧、贫穷、落后、挨打的时代。
但人们依然坚定地追求真、善、美,所以即使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他们
你还可以有希望和理想,
你仍然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美丽。
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那个时代的人,眼睛里都是有光的。
坐享一切物质文明,却迷失在人生的漩涡中,
我们问这有什么用。
但你真的敢说你会比他们当时更幸福吗?
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校庆《精彩西东》里有这样的场景:
日寇肆虐之际,南下昆明的北大、清华、南开大学师生组成西南联大,继续任教。
当时后方的条件十分艰苦。 校舍都是铁皮茅草屋。 每当下雨的时候,屋子里就会发出叮当作响的声音。
有位教授在大雨中上物理课,雨声再次淹没了一切声音。
教授见状,在黑板上写下了:静坐听雨,四个字。
大家静静地坐着,听着外面的雨声。
清华大学教授、物理学家陈岱荪
闲暇时间你应该做什么?
为什么要听雨声?
是在训练耐心吗? 听你自己说?
其实,这就是含蓄之美的影响。
如果你今天在雨声中找到真正的快乐,那么明天你就能在泥泞中找到快乐。
庄子说:每况愈下(没错,你可以看看)
越是平凡的事物,越能发现它们的真实性。
了解了这一点之后,我们也会明白,
无论是学习诗歌写作,还是做音乐绘画,虽然不能直接给我们带来收入(除非是特殊行业),但是这些内容的学习会不断提高我们的审美观。
让我们继续寻找生命中那些闪光的地方。
那么即使是在最微不足道的生命中,我们的心灵仍然可以闪闪发光。
即使在最困难、最压抑的情况下,你仍然可以坦然面对。
也许有一天,当我们的孩子和年轻一代问:这有什么用?
我们可以微笑着神秘地说:
利用无用之物,发挥大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