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重“神”轻“形”,却读不到

  • A+
所属分类:资讯
摘要

从文化特性与保护层面看,传统具有相对的民族性,中国的传统艺术当然只能由自己来保护。文化快餐化、泛社会化成为艺术创作的选择。其实,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不在于特色,而是“文化力”。真正的艺术创新发展可以使既往的传统得以沉淀,历久弥新。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未知的事情。

_民族文化的力量取决于_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

当前,我们物质生活已经高度富裕,但艺术创作急功近利、思想深度不够等缺点日益凸显。 尤其是传统认知面临更多问题。 从文化特征和保护的角度来看,传统具有相对的民族性。 当然,中国的传统艺术只能靠自己来保护。 就像当你看到一个孤独无能的人告诉人们他的祖先是如何成为高官和富商时,我相信没有人会因此而尊重他。 这个例子说明,先贤的智慧和光辉,正是民族的历史。 它们应该成为我们今天前进的动力,而不是我们涂抹的面霜。 当我们夸耀中国画的大尺度、小尺度、动作生动、设色分门别类、风格相似等艺术境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西方绘画的细致入微的工艺。 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一种艺术风格、艺术风格、艺术语言,那么艺术的消亡就成为必然。

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_民族文化的力量取决于_

古人的理解和吸收首先应该取决于生活的质量。 但现代人太聪明了,很多人高举尊崇甚至复兴的旗帜,只是一味地走自己眼中所谓的“神本位”道路,完全忘记了自己与古人之间的文化脉络是不同的。完全不同。 古人之所以重“神”轻“形”,是因为他们已经有了深厚的“形似”修养。 他们在“形似”这一基本功上是合格的、有道理的。 因为他们“熟视无睹”,所以“没有看到”。 这种文化给当代艺术家带来的是新奇之后的困惑。他们曾经推崇和模仿的传统艺术已经无法表达这个时代。暂时,我们可以在一些艺术作品中看到传统与当代艺术的并行性。但我们无法读懂既属于古代文人又属于当代艺术家的孤独,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内心深处应该有一种相对独立的精神,一个真正艺术家的自性应该与万物的呼吸实时相连。因为艺术是内心灵性的居所,我们可以为此彻底放下卑微空虚的光环。

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_民族文化的力量取决于_

面对符号消费的异化,不少创作者将感官刺激和大众审美视为第一要务。 文化快餐、泛社会化成为艺术创作的选择。 当然,艺术创作需要学习伟大的作品,但学习的目的不是重复。 德国人利希滕贝格曾说过:“辉煌杰作的唯一缺点是,它们通常会成为一批庸俗作品的幼苗。” 胡培恒追随齐白石的脚步,走同样的路,只为得到齐白石的“学我者生存”。 “那些长得像我的人都会死。” 任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一方面是其所处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是在前人提供的营养中发展起来的。 但与“文学必出秦汉,诗歌必出盛唐”的复古主义类似,传承的绝对性也会束缚创作者的真实感。 创作者应该寻求个性的解放,而不是主张脱离社会现实的自我表达。

_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_民族文化的力量取决于

对传统与创新的理解,不是读太多书或死记经典绘画理论就能解决的。 关键在于抓住本质。 灵感是必然性和偶然性交集的产物。 灵感的必然产生是基于主体的长期坚持,也是“自然成功”的必然结果。 唐代著名诗人贾岛不遗余力地创作。 我曾经花了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写一首诗,写出了“鸟栖池边树,僧月下敲门”的美妙诗句。

民族文化的力量取决于__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

其实,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在于它的特色,而在于它的“文化力量”。 因此,全国性的不一定是全球性的,因为特色并不等于优秀,正如特色不一定是优势一样。 更何况,很多时候,特性会成为一个保守的借用词,只起到自我安抚的作用。 真正的艺术创新和发展可以使过去的传统得以沉淀并历久弥新。 与西方现代艺术流派类似,它并没有抹杀西方古典艺术的辉煌,而是相比之下凸显了后者的独立艺术地位和文化价值。

weinxin
我的微信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