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汉白玉鹤
1、题材广泛:在中国雕塑中,所表达的内容相当广泛,人物、动物、生活场景、自然景观、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剧、音乐舞蹈等几乎应有尽有。 这与西方古代雕塑中以人为中心的做法有很大不同。 动物雕塑的数量在中国雕塑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在佛教雕塑兴起之前,动物雕塑无论是数量还是艺术成就都超过了人体雕塑。 此外,自然山水的表现也是中国的特色,这说明中华民族很早就有自然美的意识。
三面观音石雕
2、表现形式和手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西方雕塑多为圆形雕塑,而中国雕塑则浮雕比例较大。 壁龛、洞穴和悬崖上的许多雕像都是浮雕。 用于建筑装饰和工艺雕塑的浮雕更加丰富。 西方雕塑夸大了周围的效果,基本上对任何角度的描绘都是一样的。 但中国雕塑大多更注重正面效果。 石窟、寺庙中的许多造像往往都是背靠墙的。 即使是可以“面对面观看”的雕像,也不是描绘的重点在正面,而对背面进行概括和简化。
3、装饰特色鲜明。 中国古代纯雕塑艺术品相对较少。 中国古代重视礼仪、尊重鬼神,艺术的重点往往是工艺美术。 由陶器、青铜器、玉器、漆器等工艺品发展而来的、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雕塑,在历代都占据着主流地位。
4.中国雕塑的绘画性因素。 中国雕塑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绘画密不可分。 雕塑的原始形式——彩陶,是雕塑与绘画的结合。 几千年来,中国雕塑一直“形形色色,画质”,延续着着色的传统,给雕塑加彩(专业术语叫“装鸾”),提高雕塑的表现力。 现存的历代雕塑,包括泥塑、石雕、木雕,很多都是彩绘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 古代西方雕塑在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也使用了色彩。 文艺复兴之后,大多数雕塑不再添加色彩,除了宗教雕像大多继续添加色彩以达到逼真的效果。
5.艺术表现的写意性。 中国雕塑具有明显的写意特征。 这是因为中国的雕塑和绘画从一开始就被用作工艺美术的装饰手段。 装饰不求再现,只追求物的表现,追求神韵,“以形写神”,形成高度的意象特征。 这与西方雕塑不同,西方雕塑自古希腊时期起就力求模仿和再现自然,具有高度的现实性。 中国画无论是工笔还是大写意,都没有像西方绘画那样准确地描绘物体。 而是主要根据观察和经验获得的印象,再加上想象,经过主观加工和美化,形成艺术形象,与客观对象保持着相当的距离。 中国雕塑和中国绘画的理念是一致的,追求物体的光彩和内在内涵,而不是追求比例和解剖的精确性。 因此,我们不能用西方古典雕塑的标准来衡量中国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