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旧俗之苦
汆溪村以前办丧事往往铺张浪费。不少村民心中存有异议,却因顾及颜面,无人愿意做出改变。这种过度的排场给家庭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甚至不得不借贷来维持场面,而这样的虚荣举动并无实质价值。尽管大家心里觉得不妥,但那种守旧的风气一时半会儿难以扭转。
村里的老人们目睹了这些情况,内心焦急万分。他们明白这种做法给村民带来了负担,既耗费了金钱,又显得过于形式化。尽管改变并非易事,他们也只能默默承受农村最简单祠堂图片,无奈地继续参与其中。
观念转变
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汆溪村因此迎来了新面貌。村民们长久以来对繁复的仪式感到烦恼,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村民支持村规民约的执行。村民们逐渐明白,孝顺长辈才是关键,而非老人去世后大肆操办。
村民们的观念逐渐改变,他们意识到改变旧风俗的必要性和益处。他们懂得了,衡量孝心不应仅靠排场,而应通过实际行动来展现对长辈的尊敬。这一转变,为村规民约的推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村规引领
汆溪村的村规民约在改变风俗习惯上做了很多努力。特别是“乡风文明”这一章节,特别引人注目。它提倡婚礼从简,丧礼简约,其他事宜则不举行。同时,还实施了红白喜事报告和备案的制度。这样的规定给村民的行为设定了标准,使得大家有了遵循的依据。
村规民约对丧葬仪式、宴席数量以及礼金数额都设定了具体规定。例如,丧葬仪式被压缩至一日,宴席数量限定在20桌以内,邻里间的礼金也不得超过200元。这样一来,大家在处理事务时有了明确的参照,避免了无谓的攀比之风。
实践案例
2021年8月,汆溪垅组的刘起金和刘起东的母亲不幸离世。他们依照《村规民约》的相关规定,简化了丧事仪式。这样做既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又赢得了村民们的赞同。大家发现,依照规定来办事情,其实并不复杂,反而更加简便快捷。
这个案例让村民更加主动地遵守村规民约,不再认为繁琐的盛大庆典是不可或缺的。他们在这过程中感受到了新规定的益处,并慢慢养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好习惯。
孝心典范
黄小伟被村里人誉为“好婆媳”。冯小芳生了第三个孩子后,她忙碌不停。她既要照顾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孙子,又要细心照料儿媳妇。她用行动展示了家庭和谐与孝顺的深刻含义。
江孝辉村民全心全意地照料着90岁高龄的母亲古淑兰,他的行为让人深感敬佩。他耐心细致地陪伴在母亲身边,用实际行动颠覆了“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传统观念,成为了村里的孝顺楷模。他的事迹让人们认识到,真正的孝心就体现在日常的陪伴与关怀之中。
文明成效
《村规民约》实行积分管理,其中“乡风文明”部分需积58分,而大操大办则会遭受重罚。过去五年,汆溪村在红白喜事方面未曾出现违规现象村门牌坊,此举为村民节省了超过300万元。这样的成果是实实在在的。
汆溪村如今,村规民约不再是纸上谈兵农村最简单祠堂图片,而是融入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大家的思想观念有了显著的变化,孝顺父母成了日常行为中的关键要素。这种渐进式的改变,给乡村振兴带来了温馨的力量,同时也为其他村庄提供了学习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