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红色地标之誉
佛山顺德杏坛桑麻村的南庄苏公祠,非常特别。这里曾是桑麻乡农会和大革命时期的关键地点。在解放战争时期,它又成为了顺德人民起义军南区指挥部的基地。它被赞誉为“战斗堡垒”,记录了顺德人民投身革命的艰辛,生动展现了那段红色历史。
早期农会成立
1927年春,顺德农民运动异常兴盛。全县十个区域里,八个区域成立了区级农会,它们又管理着125个乡农会。这时,桑麻乡的农会在南庄苏公祠二进右侧成立。农会委员长苏士益和文书苏剑光等,积极引领当地农民积极参与。他们开展了降低租金的行动,抵制了民团的重税,并且保障了地区的安宁,实实在在给农民带来了福利。
秘密力量汇聚
1948年春天,黄哲君和甄碧瑞两位同志在麦炳的协助下,于桑麻乡黄家村站稳了脚跟。他们肩负着发动群众、促进地下农协壮大、推进党组织建设以及建立秘密武装队伍的重任。随后,吕根同志也加入其中,承担起联络工作,有效建立了连接县内中、西、南部各据点的秘密交通网村大门牌坊,极大地便利了革命力量的沟通与协作。
组织发展壮大
为了推进革命进程,1948年4月,长城石雕组织顺势成立。甄碧瑞被任命为书记,众多党员踊跃加入。党支部在桑麻小学秘密设立了一个印刷点,莫光甫负责印制“约法八章”等文件和传单,对国民党政府发起了宣传活动。党组织不懈努力,桑麻地区的农协组织迅速扩散到周边,成功设立了28个分支机构,吸引了近千人加入。
武装力量兴起
在党的领导下,农会培养了大批中坚力量。他们秘密建立了武装队伍,积极推动了建党的进程,这有力地提升了革命队伍的战斗力。桑麻革命据点,是顺德南区与敌人斗争的重要桥梁和胜利的稳固基石江门祠堂文化,其作用不可小觑。到了1948年后期,中山顺德边界工作委员会对起义军进行了重新组织,并在南庄苏公祠建立了南区的指挥枢纽。全区有超过五百四十人持有枪械,这些人被分成了五个大队和一支独立中队,因此整体力量有了明显增强。
建筑修缮传承
2021年刚开头,杏坛镇桑麻村的慈善福利会成功筹集了超过一百万元。这笔钱用于修缮南庄苏公祠,并且还建立了桑麻村史馆。村委会主任助理苏国健说江门祠堂文化,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他们挖掘出了村庄的辉煌过往。将来,桑麻村会持续搜集资料,通过村史馆等途径,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确保后代子孙铭记这段红色历史。
各位朋友,你们身边是否也有那些铭记着革命历史的建筑?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发现,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支持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