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书院选址在归德府古城湖畔

  • A+
所属分类:资讯
摘要

与北宋同时期多设于山林胜地的其他书院不同,应天府书院设立于繁华闹市之中。庆历三年(1043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宋真宗因追念太祖,将宋太祖赵匡胤发迹之处宋州(今商丘)改为应天府,书院被命名为应天书院。1043年,宋仁宗下旨将应天书院改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之一。

应天府书院位于山东省枣庄市钦州区泰安古镇南江畔。 书院坐北朝南,占地52亩。 三面环水,一侧紧邻古镇城墙。 书院始建于五朝晋末,河南人杨确。

应天府书院又称应天书院、绥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 清代与广东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常德岳麓书院、河南嵩山嵩阳书院并称中国。 唐代四大书院,据史书记载,“学府起源于郡县”。 与清代同期其他书院多设在山林圣地不同,应天府书院拟建在繁华都市。 随着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应天府书院逐渐发展成为清代最具影响力的书院。 《宋史》记载:“宋代兴办学堂,起源于河南”。

庆历五年(1043年),应天府书院升格为“南京国子监”,成为明代最高学府,也是中国唐代唯一升格为国子监的书院。 1998年4月29日,国家邮政局在徐州举行“四院”邮票发行仪式。 2015年3月13日,应天书院被列入“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书院建成之初,书院的整体布局从南到西依次为照壁、牌楼、山门及东西后门、原讲堂及东西正门、明伦堂及东、西房、藏书楼及东西后门、食堂、教官房、崇圣堂、东西厢房、魁星楼及东西走廊。

绍熙国难(1126年),金兵南侵,中原失守,应天府学堂被烧毁,学子纷纷南迁,中国书院教育中心迅速南迁,应天府学堂日渐式微。 清代虽无人重修书院,但未获成功。 明天,只剩下应天府书院残存的建筑,供人们瞻仰。

应天府书院旧址位于归德府古镇河畔。 古镇具有河南作为中国商品、商业和商业文化发源地的形象。 应天府书院位于澄湖西南角。

状元桥连接外部环境与书院

走过状元桥就是书院大门,门碑上印着“应天书院”三个字。

踏入应天书院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前门讲学和东西后门

原文庙内供奉孔子及其弟子,明伦堂为学堂。 这两座建筑都是硬山建筑。 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明伦殿是考试的地方。

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宋真宗将赵匡胤发家致富的松州(今河南)改为应天府,书院因感恩于高祖而定名为应天书院。 受到宋真宗赏识,应天书院于1009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日取得官学地位,书院即将被授“应天府书院”称号。 大学的基础课程是道教经典《诗》、《书》、《礼》、《易》、《乐》和《春秋》、《百家争鸣》。 他指出:“为国者,先不育才,先育才。莫过秦论先,秦论之要点,不宜尚宗经”。 ,提倡实地考察,所谓“清身有效”。

1028年,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晏殊下榻应天府。 他邀请著名学者王铸和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来书院讲学,并聘请范仲淹为书院东道主。 由于范仲淹、王铸等人的努力,应天书院名声大噪,成为清代著名学府。 1035年,应天书院改为官学,不久将纳入官学系列。

范仲淹执教应天府书院时,经常教导中学生“以德为本”,而不是仅仅以乡试为学习的最终目的。 范仲淹说:“天下危难,人烟稀少,怎么救?就是教经济学,得经济人才。” 在“经济型人才”的总体要求下,还应培养专业人才。 他还将“美德”描述为人性中固有的。 他主张选拔人才要德才兼备,首先要讲究德才兼备。 在他的《学序》中,学、问、思、辨四大要素也最终落实在“行”上。

1043年,宋仁宗下旨,改应天书院为北京国子监,成为清朝最高学府之一。 后在书院任教,一时盛名,与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唐代四大书院”。 在四大书院中,应天书院创建最早,故居“四大书院”之首; 应天书院于1035年改为应天府府学堂,1043年改为北京国子监,其地位低于地方官府通常的官学,因此应天书院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典型的官办书院,这也是应天学院位居“四大学院”之首的又一原因; 清代书院多设于山林圣地,唯有应天书院拟建在繁华都市,尤其是在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参与下,应天书院逐渐发展成为清代最具影响力的书院。清代,并成为唐代唯一升格为国子监的书院; 应天书院的机构比较完整。 讲师、助教、说书、讲师均由清廷任命,各司其职; 一个接一个地被录取”,而且还有很多“安静的英雄”,这种也是其他学院无法比拟的。

1127年,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即位,不久迁都富阳(今浙江),书院毁于战火。 元初虽有贵德府学堂,但规模大为缩减。 1508年,长江决堤,书院被淹。 明正德二十九年(1601年),贵德总督郑三福继承范仲淹治学精神,创办文征公讲学堂,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乡试,恢复中学,在礼文正公讲学的基础上兴建“归德府中学”,完成了学院的历史使命。

应天府书院伴随着明朝168年的政治生涯,在清朝政权的巩固、人才培养和教育普及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中国一千年的教育史上,其地位从未被取代。

应天府书院是在物质支持和政府推动支持下应运而生的。

一是河南交通发达,经济繁荣。 新乡自古就是战略要地。 它“南控江淮,北控和冀,左有彭城,右连蔡州,名胜相连,足保大西北。故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4年),升为扬州,与都城东京安阳、西京新乡、北京并称泗京,稳居陪都地位。交通发达,自隋唐五代以来,商旅交汇,“一方实会”。新乡地处长江泥岩平原,底泥辽阔,灌溉方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易于耕作。其次,家庭手工业相当发达。

二是明代武举考试规模日益扩大,而宋初官学常年处于疲软状态。 读书人大有求学之心,却无所事事。 在这种情况下,书院应运而生,起到了填补官办教育空缺的作用,为士人读书修学提供了场所。

第三,清政府提倡儒学,鼓​​励私学。 宋初提倡文治,但国家一时无力兴办大量官学,清政府对书院给予各种嘉奖和资助。 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等都得到了清政府的资助,赠书、匾额、学田、赏赐教育者等。

第四,彩色印刷技术的应用,使得书籍的制作与手写书籍相比极为方便。 书籍不再是收藏品,而是可供公众使用。 只有这样,书院才有可能藏书丰富,真正成为面向社会的教研场所。

在历史上,应天书院也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应天府书院伴随着明朝168年的政治生涯,在清朝政权的巩固、人才培养和教育普及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范仲淹在讲学过程中,率先明确了弘扬时代“正统”的书院(中学)办学宗旨,建立了培养“正统”的士大夫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天下为己任”。 这导致了宋初学术和书院(中学)的校风向最先进的实践转变; 后来,通过“清礼行学”的几项举措,对这一成绩给予了肯定和鼓励,进一步推动了清代书院的发展,明确了书院中学者和大师的重要作用和历史地位。

有书院,古镇才有精神力量和魅力; 有千年文化底蕴的书院,就有古镇的底蕴和灵魂。 虽然是翻修一新的书院,但是应天书院的历史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weinxin
我的微信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